逍遥右脑 2017-08-14 11:2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乞巧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D.劳动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强烈反对2. 作为实物史料,司母戊大方鼎直接反映的商朝情况包括( )A.青铜铸造和农业生产 B.祭祀礼典和农业生产C.青铜铸造和文化艺术 D.天文历法和祭祀礼典3.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 D.①③④4.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依然控制着商业B.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问世C.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5.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6.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以下选项中最早出现上述现象的应该是 ( )A.西汉的长安 B.唐朝前期的洛阳 C.北宋的开封 D.南宋的临安7. 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8. “南海Ⅰ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Ⅰ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 5117.2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0.中国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未能出现“商业革命”的共同原因,包括( )①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 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④封建剥削沉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11.《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12. 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 )①改进生产工具 ②精耕细作 ③推广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 ④扩大海外贸易A.①②③ B.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 明朝后期,“末富居多,本富居少”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B.商品经济日益发达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自然经济开始瓦解14.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15.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进行丝织业生产手工业部门,工场主被称为“机户”,工人被称为“机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表明( )A.手工业已超过农业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苏州市明朝主要税源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16.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17.清朝前期,只允许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且仅由十三行负责。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这样做,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保护男耕女织的封建自然经济B.保持“天朝上国”的崇高尊严C.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8. 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是( )①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③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20.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但是也有新的因素出现。有人说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的角度看,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20分)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材料:材料一 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材料二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四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摘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观点?(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6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奇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材料二 据《天王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元明事类钞》载:明中叶后“北土广树艺(各植农作物)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衿(衣料)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明朝中期)田人佃手,其狡黠者,逋(拖欠)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距,故有久佃成业之谣”。 ——记载明朝中后期有关史实的资料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 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四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年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不得摘录原句,至少4个要点)。(8分)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4分)(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要求言简意赅,至少4个要点)。(8分)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60分)1234567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