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研究
逍遥右脑 2017-07-16 15:12
为了更符合当今国际教育形势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国家教委从时代需要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于2001年6月8日印发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由此拉开序幕,并将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有效地实施课程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就数学教学过程而言,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尤其是高效率的教学过程,对于实施新课程,有效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数学教学过程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其高效率体现在有效传授知识、学生能迅速模仿老师做题,有效对付考试。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有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过程,是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过程。
一。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过程是有效研究数学新课程,对学生实施知识教育的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按教学大纲传授教材内容即可。然而,现在的课改,对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改动,课程内容、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程的内容及意义本质上来说对所有教师与学生都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理解。而且就数学而言,数学学习中的“再发现”比其它学科难。所以需要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重新有效地研究新课程,重组、活化教学内容,有效实施知识教育,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二。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密切配合的一个双边活动的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是各派教学理论长期争论不休,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传统教育学派”把教师摆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与主导作用;而“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则把学生摆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作用。其实不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它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要么就是先教后学,学会简单复制所学知识。事实上,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密切配合使学生由少知到多知,由低素质到高素质的矛盾转化过程。而促进这一对矛盾转化的外因是教师的“教”,内因是学生的“学”。外因是转化的条件,内因是转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也只有一定外因的影响才能起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学效果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相互效应。再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它也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交往、互动,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思考、体验,从而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育,几乎始终把教育目标放在了“传授知识”、“双基”、“三大功能”上。也就是把数学教学单一地理解成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学生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学习,一切尽在教师掌握之中,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这样培养的结果往往是“高分低能”。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培养和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获得积极地情绪生活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四。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且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有效发展学生智能的发展过程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知识领域的扩大,认知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仅仅是数学知识的简单积累,还不是真正的发展,必须是学生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从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上进行新似的构建才是发展。
第二个层次是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数学素质虽然也包含了数学认知结构,但主要是体现在学生的数学观念,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头脑。
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的发展。在我国有很多数学工作者重理论轻实践,表现在数学教学上就是不少数学教师只重视理论数学而轻视应用数学,不乐于、也不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得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中出现了许多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这无疑对这种教学有所冲击。但我们还是要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的创造和发现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杂器对前人已知的再创造发现阶段。新课程中,出现了研究性课题,这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设问、启发给学生造成一种好奇、探索的心态和跨进新知识领域时感受到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惊喜情绪,培养学生去发现新天地的勇气和能力。
五。数学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美育,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数学的德育功能狭义的理解主要包括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等,广义的理解则还包括刻苦的钻研、坚忍不拔的毅力,严格认真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等。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实施这些教育。笔者在讲授“100万有多大?”时,通过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现实生活中他们认为比较大的数,得到一些事实:100万粒大米约20千克,全国每人一天节约一粒大米,可供我校4000学生吃26天;每年我国年均消费100万只电池,仍掉后会污染100万平方米的土壤等。通过这些,让学生体会到了要养成珍惜粮食、爱护环境等的优良作风。
美育是以人为对象和载体,体现了“育人”功能与目的内在统一。数学理论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方法、数学结论的奇异性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美感,使之形成对数学科学的爱好,能够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能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