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逍遥右脑 2014-03-24 11:32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课程标准
●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标准解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重点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目标
?以生物为例,说明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变迁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4)教学方法
?阅读图表资料分析归纳
二、知识结构(见第二章第四节目标检测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系统内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一节课我们就以生物和人类活动为例对此加以分析说明,因为地质历史上的生物演化、生物灭绝和今天的人类活动,很能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也可以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板书)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板书)
纵观地理环境的演化历程,不难发现,在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阅读分析】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66/《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分析回答:生物的进化对地理环境演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总结】
(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3)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读图讨论】读课本P66/图3-1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讨论完成课本P67活动题。
代纪距今年代
(亿年)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界植物界
新生代第四纪
人类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第三纪哺乳动物时代
中生代白垩纪爬行动物时代
侏罗纪?子植物时代
三叠纪
古生代二叠纪两栖类动物时代
石炭纪陆上孢子植物时代
泥盆纪鱼类时代
志留纪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奥陶纪海生藻类时代
寒武纪
元古代动物孕育发展初期阶段
太古代原始生命体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板书)
【看书分析】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导致→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1)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2)中生代末期:恐龙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阅读讨论】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68/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并组织讨论,让学生对中生代恐龙的灭绝原因发展自己的观点。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板书)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
2、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
【举例分析】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如:人类燃烧化石燃料、
砍伐森林等,致使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臭氧、氟里昂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运行模式,造成全球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1)有利的影响: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的影响:给自然地理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
类自身的生存。
四、板书提纲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1)古生代末期:
(2)中生代末期: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五、教后感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二、目标检测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
B.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影响不大
C.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
D.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
2.在地质历史时期,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
3、生物演化说明了
A.只能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
B.只能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
C.既能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又能说明整体环境
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
D.生物演化与整体环境演变无必然联系
4、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
B.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
C.人类应停止或减缓发展,帮助自然地理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D.人类应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5、在下表空格中填写出各地质时期所对应的生物发展阶段名称。
代纪距今年代
(亿年)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界植物界
新生代第四纪
( )时代( )时代
第三纪( )时代
中生代白垩纪( )时代
侏罗纪( )时代
三叠纪
古生代二叠纪( 两栖类动物 )时代
石炭纪( )时代
泥盆纪( )时代
志留纪( )时代
奥陶纪( )时代
寒武纪
元古代动物孕育发展初期阶段
太古代原始生命体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三、知识链接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本中活动题参考答案
(一)P71活动题:
1、略 2、略 3、植树种草 4、河流: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动物:物种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贫瘠。
(二)P73活动题:
1、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2、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
(三)P76活动题:
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2、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
3、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
4、水稻土是人类生产形成的特殊土壤。它可以发育在各种自然土壤上。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大土块散碎,在土粒之间、微团聚体之间还闭蓄着一部分气体,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展。另外通过增施河泥,建造粘重的土壤质地,以利蓄水种稻。
?为什么说生物演化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巨大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简单的化学反应式是:6CO2+6H2O C6H12O6+6O2↑ 光合作用的最大意义是固定太阳能和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通过生物循环(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促使自然界物质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和海南岛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地理位置西北内陆地区海南岛
纬度位置北纬40°附近北纬20°以南
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远四周为海洋包围
降水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
地表水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且多为内流河地表水丰富
外力作用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搬运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终年高温多雨,岩石化学风化和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
植物气候干旱导致植物稀少,植物茂密,动植物种类丰富
土壤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典型土壤为荒漠土。土壤发育好,典型土壤为砖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
第三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提纲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是 圈、 圈、 圈、 圈、 圈、 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1、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 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 基础和植物 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 关系密切。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 和 较多,含 较少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 较多,含 和 较少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 较多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 特征
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和 。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含量高
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含量高
(二)气候与土壤
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 和 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 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与 。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 过程、 地貌形态以及 和
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三)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 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四)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 、 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 带和 带,导致土壤的 和
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 条件和 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坡度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发育土壤厚度
陡峭
平坦
坡向温度状况水分状况
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 ,温度状况 。蒸发量较 ,水分状况 。
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 ,温度状况 。蒸发量较 ,水分状况 。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 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 的影响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这是因为: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3、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4、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