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教案
逍遥右脑 2014-03-22 09:29
一、高考考点: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劳动合同制度 6、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含义: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
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 意义:历史的经验教训现 重大现实意义
现状:成就及原因 存在问题及表现
发展措施:产业化经营 靠政策、科技、投入 调整结构 乡镇企业
第一产业(农业)
三大产业 第二产业(工业) 工业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支柱产业 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产业 产生和划分依据 地位 我国第三产业现状和发展意义
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合同制度及其含义、内容、原则、订立程序
劳动者 劳动者的义务 提高职业技能及重要性 遵守职业道德及重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 含义 内容 原则 意义
二、知识点梳理: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三大产业的划分 按照人类活动的历史顺序和行业性质进行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强调一个国家的所有国民;国内生产总值强调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3、农业的含义及分类 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育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按经营范围分为广义农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和狭义农业(种植业)
4、农业的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 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保障。
5、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具体问题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人均资源低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6、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能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 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动摇、削弱,而只能加强。
7、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产业化经营。 另外还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等。
(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的含义及分类 工业是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按照产品的作用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按照劳动对象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2、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种主导作用集中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财政收入和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条件。
3、大力发展我国的支柱产业 我国要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中的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产业。它们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栋梁,支撑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厦,能否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含义及划分 第三产业又叫服务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装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它的层次划分如下:
层次划分具体行业
第一:流通部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饮食、物流、仓储等
第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房地产、地质普查、旅游、咨询、信息及技术服务等
第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科研等
第四: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军队等
2、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繁荣和发展程度的高低,以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3、发展我国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但仍然相对滞后,比重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加快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三大产业是密切联系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市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一、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资料和技术装备;第三产业既要以一、二产业为基础,反过来又推动了农业和工业的继续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今后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地位 在我国,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所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
2、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在我国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卫生安全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其他权利。
保障劳动者享有基本权利,是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力、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3、劳动者的义务 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五)劳动合同制度
1、劳动合同制度的含义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而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制度叫做劳动合同制度。
2、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后达成的关于权利和义务事项的条款。
3、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及程序 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首先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书,然后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签证。
4、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可以促成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有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与之相适应。
(六)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及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其主体是国家或者政府;对象是社会的全体成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是: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造成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生产力水平上,要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众多而且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基本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坚持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二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社会保障需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每个劳动者都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的一面,又都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的一面。劳动者应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去享有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3、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又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总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的制度保障。
三、重点难点分析: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它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它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在我国,农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为13亿人口提供食物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因此农业是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制约了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大问题。所以任何时候,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2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
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联结起来,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衔接起来的经营方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把千千万万的小农户引入大市场,加深农业市场化程度;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失业和职工下岗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职工待岗、下岗、失业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依据;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认识和工作方面的原因。
第一,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出现竞争,形成优胜劣汰;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性失业明朗化;第三,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形转变,不少行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第四,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竞争的加剧,有相当一批传统的国有老企业经营困难,难以为继。
4、正确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物质基础是国民收入;实施方式是由国家立法加以保护,使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制度;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直接目的是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最基本生活;主要功能是建立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消除不稳定因素,预防社会动荡。
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证基本生活;要体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社会保障制度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实行减员增效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措施;是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的制度保障。
误区警示: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否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在承包期内的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经营组织方式的变化,仅仅是土地使用权的改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仍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也是对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2、 错误的认为发展农业就是发展粮食生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就是减少或取消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是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必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加强耕地管理,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纠正随意改变基本农田用途的现象。加快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完善土地征收、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确保占补平衡。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重点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3、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民增收等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发展“三农”的具体措施不能全面把握和具体分析,对材料和理论不会有机结合。
4、为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就必须先发展第一产业,再发展第二产业,然后发展第三产业。
5、“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混同起来”。
6、为“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下岗人员失去了劳动权利,当然也就没有劳动的义务了。”
7、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四、热点链接、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热点材料)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增加幅度分别是:1997年为4.6%,1998年为4.3%,1999年为3.8%,2000年为2.1%,2001年为4%。
(分析点拨)(1)运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有关知识, 说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大局,农业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生产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粮食供求形势可能发生逆转;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不去,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落实;广大农民富裕不起来,全面小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既能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又有助于消除城乡差别。
⑵分析我国农业的现状,指出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⑶我国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太多;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民负担重等等。
⑷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多予、少取、放活,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材料:《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指出,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我国政府致力于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多渠道筹集保障资金,管理服务逐步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
分析:⑴运用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知识,说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的原则;
⑵运用企业竞争的有关知识,说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⑶运用市场经济平等性、竞争性特征说明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
⑷运用本单元的相关知识说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3、第三产业亟待发展
材料: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连续多年滞后于第二产业,积极有效的发展第三产业,是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必要条件。当前发展第三产业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据计算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是第二产业的5倍以上,“九五”期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的85%都是在第三产业领域。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很大。
分析:⑴运用三大产业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⑵结合我国就业的实际形势,说明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五、典型题例分析:
例1、不定项选择题 上海农民将本地的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优势与外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相结合,到内蒙古等地兴办跨地区农业企业。这既拓展了上海的农业发展空间,又有利于搞活外地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这说明
A.市场作用下,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两地农业获得共同发展
B.跨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C.农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D.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途径在于发展农业的跨地区合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综合能力。材料表明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条块分割的局面,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搞活经济。因此要选A、B、C项,D说法绝对化,不选。
例2、 据2004年9月17日《经济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产业的投资增幅攀升,同时,第三产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态势。
⑴结合材料说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⑵第三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有哪些作用?
答案要点:(1)三大产业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第一产业是二、三产业的基础,为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料和广阔市场;第二产业为一、三产业物质资料和技术装备;第三产业的发展既依赖于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不可或缺的服务,促进一、二产业更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吸纳大批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显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例3、1990年至2003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38.6%。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6。327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即增加1400亿,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分析:本题切入点清楚,审题上基本没问题。但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却是很高的,学生必须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首先对照材料挖掘与材料有关的理论,然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增收”、“投资”、“就业”,再有条理的表述出来。
答案:⑴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⑵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⑶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六、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其相关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重,发达国家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这说明( )
A第三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B第三产业将逐渐取代第一、第二产业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起决定作用
C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D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为加快发展我国的支柱产业,实现石油、石化行业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广东省石油集团销售企业划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之所以重视支柱产业的发展是因为( )
①支柱产业犹如国民经济的栋梁,支撑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厦②国家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柱产业③有了支柱产业的现代化就有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④要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振兴我国的支柱产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为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距离,必须振兴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这里的“支柱产业”包括①机械电子工业②石油化工业③汽车制造业④建筑业(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04年6月,中共中央法制讲座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主席主持讲座并讲话。他强调指出“为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搞好社会保障工作,必须十分重视和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 )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正确认识是( )
A每个公民都可享受社会提供的救助
B每个公民都有履行社会保障的义务
C每个中国人都可享受社会救济
D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2)在我国,之所以要重视和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这是因为( )
①社会保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②实施依法之国必须有完备的法制③国家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3)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的事实说明( )
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走向完善②我国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将得到保障③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逐步完善④我国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工作将不会遇到任何风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经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7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将于200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制定和颁布《农村土地承包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部法律把党的农村政策民股鄂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使农村土地承包有了法律保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根据上述材料回答4—5题
4、由此可见农业的发展,必须靠
A.党的富民政策
B.科学技术
C.投入
D.工业提供先进技术装备
5、关于此法的颁布意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A.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C.确保农民的权益
D.增加农民收入
6、制定和颁布《农村土地承包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用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实质就是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这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的
A.依法办事原则
B.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C.对人民负责原则
D.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7、我国人民穿和用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而穿用的消费品主要靠工业来生产和提供。这主要说明工业
A.能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
B.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C.现代化程度及其规模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
D.能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8、按劳动法的规定,既是劳动者权利,又是劳动者义务的是
A.完成劳动任务
B.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
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9、某国有企业职工王某因企业破产而到私企工作,之后一直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5年后王某失业到社会保障局要求支付失业保险金,而社会保障局拒绝他的要求,王某没有领到失业保险金的主要原因是
A.私企没有为王某缴纳失业保险
B.社保局的社会保险基金太少
C.王某没有积极实现再就业
D.社保局没有改变官僚主义作风
10、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职工要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关键在于
A.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实现再就业
C.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经济效益
二、不定项选择
1、近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多起煤矿爆炸事故,死亡数百人,损失惨重。这表明
A.这些劳动者未能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B.这些劳动者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未得到应有保障
C.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D.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2、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使
A.用人单位真正行使了劳动用人自主权,灵活地变动职工的数量和结构
B.劳动者有了选择职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与自身条件选择用人单位
C.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经营情况和市场变化,随时辞退和解雇职工
D.劳动者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保障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3、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入世”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冲击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
A.要把农业问题作为我们当前整个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
B.要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走优质、高产、高效之路
C.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
D.要走科教兴农之路,推动农业现代化
4、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
A.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制
B.必须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
C.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D.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5、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A.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生产力水平上
B.要坚持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
C.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是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途径
三、简答题
1、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农产品都获得了大丰收,但出现了有些农产品卖出难、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增产不增收”现象。
⑴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增产不增收的原因。
⑵面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
四、辨析题
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要政府安排就业、市场提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相结合。
五、论述题
1、表一:不同类型的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就业比重
项目 不同类型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重 %
发达国家6565
中等收入国家5065
低收入国家3030
表二: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
项目
年度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重 %
197823.711.7
200334.428
根据上述两表,运用经济学,回答问题
⑴表一、二反映了什幺现象?
⑵如何认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⑶谈谈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七、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技能的培训是劳动者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力
D.权利和义务
2.政府用于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属于
A.扩大再生产
B.公共消费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D.个人消费
3、关于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NP > GDP
B.GNP < GDP
C.GNP = GDP
D.无法比较
4、最近对农村的一项文化程度与致富水平相关性的调查表明:农民的文化程度决定致富水平,高学历带来高收入。这说明,只有“富脑袋”,才能“富口袋”,这种观点正在被千千万万农民所接受。上述事实告诉我们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C.要加大对农村的物质投入
D.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5、当前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
A.增加土地耕种面积,扩大生产规模
B.坚持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
C.限制农产品进口,扩大农产品出口
D.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6、根据上题,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
B.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C.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
D.尽量减少粮食作物生产,增加经济作物生产
7、近几年来,我省农民积极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好多乡镇靠订单指导农业生产,对订单农业认识正确的是
A.订单农业具有计划经济的特点
B.靠订单指导农业生产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C.订单农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靠订单指导农业生产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8、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现状的根本途径是
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B.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9、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开始正式实施,这将有利于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②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③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②④
10、几年前,手机还只是一种通信工具,随着手机通讯业务的发展,如今还可以用来聊天,QQ交友,摄影,上网等等,日益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时尚。这表明
A.信息化是加快我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B.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有突破性的进展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加强
D.信息服务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加强
11、近年来,“中国制造”正逐渐成为国人的骄傲。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核心技术的缺乏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
A.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我国制造业必须提升技术水平
C.我国已经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
D.我国的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12 、2004年9月18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所以要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是因为
A.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B.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13、订立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是
A.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原则
B.协商一致的原则
C.平等自愿的原则
D.互惠互利的原则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孙膑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家,他的朋友齐国将军田忌同秦王赛马。在每次都输后,田忌请孙膑帮忙,孙膑依次用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秦王的上、中、下三等马对抗,结果2比1获胜。这从经济学上告诉我们
A.科学管理与决策也是生产力
B.要优化资源配置
C.经济结构调整十分重要
D.经济活动要发挥规模效益
2、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扶贫开发,逐步改变了落后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贫穷面貌,为全面小康创造了条件。扶贫开发工作
A.是保障社会安定的需要
B.有利于不同地区同时实现全面小康
C.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体现
D.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要想富,农工副”、“要小康,农工商”,农谚这些表明,要使农民富裕起来,逐步达到小康水平就必须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搞好多种经营
C.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D.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4、了保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已将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下列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是
A.实行企业破产制度
B.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
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5、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使这些产业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这生动的说明
A.传统产业能够改造成高新技术产业
B.高新技术产业将完全取代传统产业
C.技术进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D.技术进步是市场开发的结果
6、近年来,随着航空、公路运输的发展,“铁老大”的地位开始动摇,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铁路部门相继推出灵活定价、客车提速等一系列措施。这表明
A.运输部门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
B.市场经济的发展会打破某些行业或企业的垄断地位
C.竞争给铁路部门带来了发展的压力和动力
D.运输部门的发展应以市场的变化为导向
目前,职工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
7、出现职工下岗分流,是由于
A.技术进步
B.经济结构调整
C.企业改革深化
D.第三产业发展
8、搞好国有企业下岗基本生活保障和在就业工作是
A.党和政府应尽的职责
B.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C.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套工作
9海尔集团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后,企业的各种信息处理大大加快;集团各部门对客户的反应速度从36天降低到10天;国内采购周期从10天缩短为3天;对定单的处理时间从7天降低到1天;100%的供应商从网上接采购定单,80%的贷款从网上支付。由此可见
A.信息化能够带动工业化
B.信息化能使传统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C.工业化能够促进信息化
D.信息化源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三、简答题
1、“农业要有新发展,必须坚持一顺民心、二顺市场、三顺天意”。谈谈你的看法。
2、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粮、油、肉、蛋价格全面上涨,而这条“生物链”的源头都在粮食。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是近六年来的首次,专家提醒,这是进入新的粮食短缺期的一个信号。据此回答
⑴ 简要说明这次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⑵当前怎样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四、辨析题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就能扩大我国的农产品出口。
五、论述题
1、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温家宝总理非常重视农民工欠薪问题,专门为此作出重要批示。2003年以来陆续出台了许多这方面的法规政策。全国各地也都制定了相应措施,重点仅仅农民工欠薪问题。
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违背了经济学的哪些道理?有何危害?如何解决?
2、材料一、苏南某镇集体经济增长表 (单位:万元)
1989年1995年1998年2003年
3341.510756.351387.2154130.8
材料二:该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新途径、新领域;开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吸引10多万游客;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允许农民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转让土地使用权,大力实施放养、加工、销售一体化;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请回答:
⑴材料一说明了什幺经济现象?
⑵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
⑶该镇的成功对我们发展农村经济有何启示?
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选择题:D A D D A B A D C A B A B
BC ABD BCD ABD ABC
简答题
原因在于:①农产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的“大路货”多,适合市场需要的优质品种少;②农产品加工、再加工的程度低,科技含量少;③农产品销售渠道不通畅
措施有:①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②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③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抓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辨析题: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就业不仅要靠市场提供,更需要市场来调节。因为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实现劳动力等各种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②但是,市场本身又有弱点和缺陷,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权力。所以国家因是促进就业而不是安排就业;③当然,解决劳动就业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 。作为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总之,应当把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统一起来。
论述题:
⑴表一反映了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大,从业人员的比重也越高,说明第三产业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表二反映了在过去的相当长时期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及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全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反过来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一过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如何,很重要的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体现。因此,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⑶在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选择题
DBDBD DCABD BBA
ABC ACD ABD BD C BCD ABC ABCD AB
简答1、稳定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顺民心”;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因此要“顺市场”;农业生产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尊重农业生产自然性强的特点,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因此,对“顺天意”要辨证分析。
2、粮价上涨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导致粮食供不应求,从而引起粮价上涨;粮价上涨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近年来政府为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粮价稳定在合理价位。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采取政策扶持,保证粮食市场的稳定;经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绿色安全度。
辨析题
入世以后,为避开“非关税壁垒”中的绿色壁垒,必须加快我国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强农产品的绿色安全度,才能扩大我国的农产品出口;
要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还必须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因面向国际市场,调整我国农产品结构,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论述题
1、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农民工提供了劳动却没有得到因有的报酬;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和法制性特征。拖欠农民工工资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农民工的歧视,也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市场交易的公平和诚信原则。欠资行为既是对农民的不公,又有损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危害在于:一方面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经济的健康发展。
解决 :第一、必须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保证城乡 劳动者平等就业,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第二、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道德的手段,加强对劳动用工的管理;第三、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其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维权的能力。
2、料一说明了该镇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