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二地理上册期末试题(湖南师大附中带答案)
逍遥右脑 2014-03-21 10:51
M 地 理
命题:湖南师大附中高二地理备课组
时量:60分钟(必考部分) 30分钟(选考部分)
满分:100分(必考部分) 50分(选考部分)
得分
必考部分
一、(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上述文字,完成9~10题。
9.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12.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右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我国决定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环境质量
C.就业需要 D.国际背景
14.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工资水平
C.消费市场 D.国家政策
15.图中甲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资短缺 B.环境污染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下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图1)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图2)。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南高北低 B.南北低,中部高
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7.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18.下图表示1986~2010年深圳市劳动用工需求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该市
A.近年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B.近年产业升级加快
C.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逐年提高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减小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回答第19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热量比Ⅱ区充足
C.Ⅲ区和Ⅰ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照条件相同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关于图中a、b、c、d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通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处宜打坝建库
22.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 ②平整土地 ③打坝淤地,修建水库 ④深耕改土
⑤缓坡上修筑水平梯田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读“我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23~25题。
23.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头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25.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
回答26~27题。
26.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轻工业产值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大
C.钢铁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化学工业产值比重上升
D.钢铁企业规模缩小,化学企业规模扩大
27.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①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②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③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 ④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28~29题。
28.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腾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9~10月 B.11~12月
C.1~2月 D.4~5月
29.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错误的是
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B.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C.不建工厂,防治大气污染
D.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0.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RS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状况,但不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替
B.在GPS中,如果地面接收机接收到4颗以上卫星的信息,就可计算并显示出处在运动状态中的接收机的运动速度并预测运动方向
C.2005年,我国对珠峰高度进行了新的测量,科考人员随身携带了GPS,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复杂的地形中迷失攀登方向
D.利用RS可以预测气象灾害,利用GIS可以模拟气象灾害
答 题 卡
题 号123456 789101112131415
答 案
题 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 案
二、非(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右图)
(1)A是 平原,B是 平原。(2分)
(2)图中A地区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试点区,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此农业模式的自然区位条件。(3分)
(3)B地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 。(4分)
32.下图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4分)
(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着一定困难,其原因有
。(6分)
(3)要监测和分析两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 、 。(4分)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下面两图分别为德国鲁尔工业区1950年和2010年的地图
材料二 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1978年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20.012.8
第二产业比重(%)64.349.6
第三产业比重(%)15.737.6
(1)鲁尔工业区是在当地丰富的 资基础上发展起的。(1分)
(2)20世纪60年代,鲁尔工业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全面规划,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8分)
(3)根据材料二,试分析该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8分)
选考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甲、丁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00 B.300
C.400 D.700
2.有关甲、乙、丙、丁四点的视线范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丙可以互望
B.乙丙可以互望
C.乙丁可以互望
D.甲乙可以互望
3.为防止水土流失,该地法律规定:河道200米范围内为水保护区,且地面坡度(坡度=两地高差/水平距离)大于40%以上的地区为崩塌危险区,不准开发。一位牧民希望寻找一处理想的地点建牧场,在符合法规的同时欣赏牧场朝阳,则该牧场可能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4.读某区域经纬网图,有关图中各点之间最短距离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到③的最短航线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B.①到③的最短距离是555千米
C.②到④的最短航线方向是正南
D.②到④的最短距离是555千米
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气候学上,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完成5~6题。
5.影响地势第三级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光照
C.纬度
D.海陆分布
6.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
B.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5日
C.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入冬晚
D.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因此不存在季节更替现象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示意图,回答7~8题。
7.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江边湖畔小巧别致的竹楼、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规模宏大的泼水节……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该旅游区增添了无穷魅力,该旅游胜地所在省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有关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处我国西南边陲,与泰国、缅甸相邻
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图中流经该省的河流为汉江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与俄罗斯相邻
右图为一幅等值线图,a、b分别为等值线的数值(a>0,b>0)。据此回答9~10题。
9.如果该图为等高线图,则
①海拔高度:P<(a+b),Q>a ②海拔高度:P>(a+b),Q<a
③在较为平缓的山坡上,P为洼地 ④在较为平缓的山坡上,Q为洼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如果该地为等温线图,则
①从地形考虑,P可能为山峰 ②从地形考虑,Q可能为山峰 ③从经济活动考虑,P可能为城镇或工业区 ④从经济活动考虑,Q可能为城镇或工业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回答第11题。
11.我国N区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下图为沿东经89°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中
A.甲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乙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丙高原地表雪山连绵、沙漠广布
D.丁海洋位于太平洋
13.图示沿线地区自北向南
A.地势由第三级阶梯上升到第一级阶梯
B.植被景观由温带森林过渡到温带荒漠
C.流域由外流区到内流区再进入外流区
D.气候由干旱逐渐变化为半干旱
读右图,回答14~15题。
14.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5.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下图为“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图回答16~17题。
16.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A.冬季风势力强盛
B.雨带停滞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17.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下列山脉都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8~19题。
18.对图中山脉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六盘山 B.③是昆仑山
C.④是南岭 D.⑥是长白山
19.山脉分界线,正确的是
A.②山脉是年降水量200mm分界线、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的一部分
B.③山脉是内流区与外流区、高原气候区与热带季风气候区分界线的一部分
C.⑤山脉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小麦与水稻种植区分界线的一部分
D.⑥山脉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的一部分
右面是“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读图回答第20题。
20.2030年,该省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有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 ②人口总数减少 ③就业压力增大 ④养老负担加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右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与③地自转线速度相等
B.②地与④地的距离为2 220 km
C.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南方向
D.甲区域实际面积小于乙区域
22.关于图中各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水资短缺,干旱面积广大
B.②—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广阔
C.③—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④—太阳能、地热能等能丰富
读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回答23~24题。
23.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4.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C.干旱、水土流失、台风
D.青稞、小麦、水稻
25.甘肃榆中(36°N,105°E)是我国的“高原夏菜”基地。山东寿光(36°N,118°E)是我国有名的蔬菜之乡。与寿光相比,甘肃榆中发展“高原夏菜”优势自然条件有
A.位于黄土高原,土壤深厚肥沃
B.海拔高,光照好,昼夜温差大
C.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D.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广阔
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地理参考答案
33.(1)煤炭(1分)
(2)①调整工业布局;②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③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⑤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4个要点即可,共8分)
(3)避免煤炭资枯竭带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4个即可,共8分)
选考部分
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CDAB CAADDCBB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DCBACDDDDDCB
5 Y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