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7-02 18:2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通过引趣、设疑、启发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教学中明确师生之间的所在地位,凡是学生能自己通过探究发现出来的,老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己跳一跳“摘果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能力能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提出问题、激疑诱趣、自主探究。
数学科系统性强,知识内在联系密切,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和发展的,而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学科水平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就能自觉地、自主地学习和探究,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讲授新课之前要设计好铺垫题,复习题要紧扣与新知识最密切的旧知识加以回忆和复习整理,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从复习长(正)方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公式入手,再复习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通过投影仪出示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指名说出它们的底和相对应的高,这样能找准这节课新知识的基本生长点,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正确的认知停靠点。
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表现后,我接着提出:我们已学过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的方法求积呢?这个问题一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主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二、通过操作,解疑引导合作探究。
现代教学提供的学习方式是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老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指导学生自学探究,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会给学生增添无穷的乐趣和动力,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要求,引导学生操作,操作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操作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加以分析解答,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充分地学、思、疑、问更好地连结在一起。学生实践探究,亲身参与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实践探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特征,然后用电脑设置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初步建立知识生长点。在引导学生观察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数的,并思考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是新知识的结合点,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以实现知识的迁移,我把格子隐藏,引探提问: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我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放手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操作,让学生参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研究,学生很快拼成平行四边形,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①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②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说出推导的过程,教师板书,帮助学生以旧引新,加强识记。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我运用投影仪出示讨论题: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还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几组三角形进行拼一拼、议一议,同学们积极地动手参与拼图活动,讨论热烈,情意盎然,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讨论结果,唯恐失去表现的机会,很快得出以下的结果: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等腰三角形或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等腰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边三角形拼成棱形等。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多向性思维。
我乘兴而入,再次引探讨论: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我先让学生拿出不等的任意两个三角形进行拼图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后,提问:谁出来为大家表演一下?学生跃跃欲试,我有意识地请学习水平较低的一个男同学出来演示,并让他说说他的发现,我肯定了他的表现和进步,他脸上堆满了笑容,同学们也对他表示祝贺。我抓住这个契机,接着提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要除以“2”?小组互说,最后找一位代表说说除以“2”的理由,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感性知识自然地理性转化,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操作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有趣,带动了学业不够理想的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立探究能力,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学科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课堂上老师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亮点加以表扬,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质疑,使学生不但会学,而更重要是学生会多问善问,通过学生的提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把知识推向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再次腾飞。教师能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通过质疑,使知识进一步内化,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互重、互爱的关系,学生则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我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提出自己的想法,怎样想就怎样问,各抒己见,发扬不耻下问精神,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学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表扬鼓励,这样有利于“两头”兼顾,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常对学生说,要多思多想,敢于提问,你提出的问题不管怎样,既为了自已,也可能帮了别人。例如,学习“互质数”时,有一个后进学生提出:互质的两个数都是质数吗?我首先肯定他能提出问题很好,然后耐心地给予解答,使这个学生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又如,学生在解答一道应用题时,提出用以下的解法对不对,“一个长方体铁皮水箱,长30分米,宽25分米,把一块铁放入水箱后,水面升高为19分米,拿出铁块后水下降为16分米,求铁块的体积。”解答如下:
⑴30×25×(19-16) ⑵30×25×19-30×25×16
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互相研究,讨论列式的意义,从而理解铁块的体积实际上就是水升高的这部分体积。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把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厌其烦的指导、鼓励,使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思维水平,同时打破了满堂灌的旧教学模式,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