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7-02 18:02
曹文轩评语:
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有着“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
他的文学创作与理论话语形成了积极有效的互动,他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学术背景使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有了更为深厚的基石,他成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群里一颗耀眼的星。
他的作品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给了我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这里有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怀……这些内容在童年情怀的关照下呈现出的精神之光,感动着所有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让我们的心为之震动。
曹文轩个人资料: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盐城
出生日期:1954.1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等。
曹文轩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著作,像《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曹文轩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农村气息,从他的早期作品的书名中,就可以看出,如:《没有角的牛》、《哑牛》等。当然,这和他有着多年的农村生活有关。后来,他生活在北京,作品就发生了变化,创作靠回忆儿时记忆了,但因此又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理性的思考替代了以往的浪漫风格。
曹文轩的作品具有唯美主义风格,这是和他的创作一贯追求文学特质分不开的。从以往的作家来看,由于没有注意区分小说创作和民间故事的区别,总是闹不清儿童文学应该干点什么,才有了后来的乱写、瞎写……从这一点说,他的小说十分可贵!
曹文轩三大观点:
一、观摩课必然是具有表演性的。
观摩课的意义是它向我们展示了各种授课模式,体现了某种新鲜的教学理念。观摩课必然是具有表演性的,因为它有诸多的观众。讲课老师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都不可避免地成为表演者。
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必须照顾全部观众,将表演、表情做到极致。而我们——所谓的观摩者,坐在这里静静地观看着那个执教者。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已经是第九届了,我没有参加过以往的活动,但可以推断出以往的八届活动一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我相信我的这一判断。
当然,我们肯定观摩课这一形式的时候,并不意味对它不需要审视。同样都是观摩课,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有天壤之别。什么样的观摩课才是值得称道的观摩课呢?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考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就是看他是否留下了表演的痕迹。是表演但不着一丝表演痕迹,那是最高的境界。
看戏的人忘记了看戏,是那个执教者也就是那个表演者最大的成功。据我所知,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正走在返璞归真的路上。
二、细读与漫读。
只有漫读与细读相结合,才会产生节奏感。
怎么去阅读一篇课文?“阅”为默默地看,“读”为有声地念。阅读的本义只是指看或念出作品,并没有其他的含义。
一节语文课对老师来讲,并不是看与念,而是讲。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节语文课实际上是一节解读课,更确切地说就是怎么解读一篇课文。细读最主要的表现是咬文嚼字,这一点非常适合小学语文教学。
因为字词学习是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内容。我很惊讶老师们对于字词细致入微的解读,唤醒了我对现代哲学的记忆——居然在这个课堂上与现代哲学的观念相遇了。
哲学家们发现,语言问题才是哲学的关键问题。他们发现语言的巨大的神秘性,发现语言与之存在的隐密关系,一个个的词在规定语法的组织之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所有一切。我们不去讨论这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只说现代哲学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的词非同小可,每一个词都代表着一个存在的状态,甚至是存在的基本状态。
作家米兰·昆德拉写了很多部小说,他发现一部小说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怎样去琢磨这个词就足够了。他琢磨了“轻”这个字,写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次老师们讲课时,仔细解读一个个字词,让我们再度体会到字词真的了不得。中国人早就明白了字词与存在之间的关系。从古至今,我们都十分热衷于、擅长于咬文嚼字。细读字词对于孩子学习语文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细读还包括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分析,这在《匆匆》《圆明园的毁灭》《普罗米修斯》等课里都有所体现。
细读固然是妙法,但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做到细读。倘若如此,一篇课文我们就可以讲一个学期,所以,我们还需要漫读,需要漫不经意地去读。只有漫读与细读相结合,才会产生节奏感。一个人,一辈子活的是否有质量,就看这个人活的是否有节奏感。一节语文课,也是如此。小说家林斤澜在谈到小说写作的时候说,写小说尤如骑马,跑跑停停。有风景处,就勒马停下来细看,无风景的时候连抽几鞭,快马跑过,这就要看一个人的眼力与功夫。一节语文课,当如骑马,要跑得好看,跑得自在。不妨琢磨一下林斤澜先生的一番经验之谈。
三、技法与大法。离哲学最近的是儿童。
有技法,又有大法,我们有理由期望、期待最理想的语文教学。教学要讲方法,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中小学教学。
大学教学固然也要讲究方法,但似乎更注重授课的内容与品质,往往对方法忽略不计,几乎不讨论教学方法的问题。中小学教学讲究方法,那是因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认知心理是不健全的,认知能力是有缺陷的。
我们必须凭借能够吸引他们、引导他们、调动他们、启发他们、使他们产生浓厚兴趣的方法,达到让他们有效而愉快地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
曹文轩著作:
1983年2月中篇小说《没有角的牛》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5年5月长篇小说《古老的围墙》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6年2月短篇小说《云雾中的古堡》重庆出版社
1986年12月短篇小说《哑牛》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8年6月专著《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9月中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11月曹文轩作品选:《暮色笼罩的祠堂》(中篇小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9年1月忧郁的田园(中短篇小说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1年5月思维论(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年12月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2年4月曹文选获奖小说集:《绿色的栅栏》(短篇小说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年11月红帆(短篇小说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3月水下有座城(与左珊合作)(短篇小说集)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年7月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台湾民生报社
1994年7月红葫芦(短篇小说集)台湾民生报社
1994年12月埋在雪下的小屋(短篇小说集)台湾国际少年村
1996年7月少年(散文)台湾民生报社
1996年8月蔷薇谷(短篇小说集)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年荒漠的回响(论文集)21世纪出版社
1997年红瓦(中短篇小说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7年三角地台湾民生报社
1997年追随永恒(散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草房子(长篇小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曹文轩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