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赴宴原文及翻译 阅读答案

逍遥右脑  2017-06-30 11:47

谢安赴宴原文及翻译 阅读答案

谢安赴宴原文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谢安赴宴注释

、延:邀请

2、遽:害怕

3、计:计谋

4、表:表现

5、俱:都,一起

6、因此:趁此

7、趣:通“促”,立即,赶快

8、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9、兵:兵士

谢安赴宴翻译

桓温埋伏兵士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讽刺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分辨的出来了。

谢安赴宴阅读答案

桓温伏甲①设馔,广延朝士,因此②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③,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

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

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④趣:通“促”,立即,赶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当作何计( ) (2)相与俱前( )

3、对划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B.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C.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D.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4、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5、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 的气度和品质。(3分)

谢安赴宴参考答案

2.()计策,计谋,谋略(2分) (2)一起(2分)

3.D(3分)

4.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2分)

5.处变不惊、旷达超远(3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旧唐书?唐懿宗李?传
下一篇:赵普独相凡十年原文及翻译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谢安赴宴原文及翻译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谢安赴宴原文及翻译 阅读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