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3-16 16:06
在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或某一时段 高一,花较少的时间紧扣教学内容,生动激趣,调节气氛,让学生笑一笑、乐一乐,是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1 实例点评
1.1 夸张的猜想引来满堂大笑 把蛙的早期原肠胚A将来正常发育成前肢的一小团细胞,移植到另一原肠胚B的某一部位,原肠胚B发育成只有一对前肢的正常蝌蚪;把蛙的晚期原肠胚C将来正常发育成前肢的一小团细胞,移植到另一原肠胚D的同一部位,原肠胚D发育成有三只前肢的蝌蚪。
讨论: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设问:如果把人的晚期原肠胚将正常发育成手的一小团细胞,移植到人的另一晚期原肠胚将发育成肛门的外侧旁边,会怎么样?
──可能在肛门旁边发育出第三只手,这只手专管擦屁股。
点评 设置这一情境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动物发育过程中细胞最早发生分化的时期。追加了后面的设问,夸张地猜想“发育出第三只手专管擦屁股”,一下子引来满堂笑声。
1.2 联系生活引导设想 淡水鱼类是益智高蛋白食品,对婴幼儿发育有利,但母亲在剔除细小鱼刺后才敢喂给孩子吃,很麻烦。怎么办呢?
我在大学时代就想把餐桌上常见的鱼培养成没有鱼刺的鱼,如果成功了,仅专利收入就非常可观,可惜受工作条件限制未能如愿。同学们如果今后走上研究岗位,怎样实现我未了的心愿呢?
搞清分化形成鱼刺的原理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原理,也许能在基因水平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抑制相应细胞分化形成鱼刺,或者使鱼刺在鱼的某个生长发育期程序性死亡,就像蝌蚪尾巴的退化一样。
点评 讲授基因工程、细胞分化等生物学原理的应用,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既分析已取得的成果的优势,又激起学生的设想、猜想或幻想,用生物学原理设计解决生活与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的方案,更能激起学生探究与讨论的兴趣。或许真有学生今后弄出没有鱼刺的鱼,成为年轻妈妈的抢手货,或培养出有肉味的蔬菜让正减肥的胖子解解馋。
1.3 形象的反差催人一笑 目前进行的器官移植手术,存在供体器官来源紧张和免疫排斥等问题,接受异体器官移植的人要排队候人捐献器官,手术后经常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会降低免疫功能。科学家设想用病人自己的干细胞培养他所需要的器官,据报道以色列的科学家把人类干细胞植入老鼠体内,培养出肾脏。可惜这样的肾脏太小,给病人换上一两个不够用,那怎么办呢?难道给病人移植一串这样的肾脏,像葡萄一样的一串肾脏。其实有更好的办法,改进技术后在猪体内培养不就可以得到适宜大小的肾脏么。
点评 单纯讲述发展用人类干细胞培养人的器官的技术,可以解决供体器官来源紧张和免疫排斥等问题,但学生反映较平淡。以“像葡萄一样的一串肾脏”这一形象为激趣点设置情境来介绍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气氛中,体会到生物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及其价值。
1.4 自我欣赏博得嘲笑 引导学生做生长素的发现的资料分析,讨论温特的实验时,先问学生“用琼脂块从胚芽鞘收集到的物质,对胚芽鞘起到什么生理作用?”
学生回答后我又一边做动作一边解释:“如果我躯干部右侧长得快左侧长得慢,我还有现在这样标致吗?”。
点评 学生能够理解和正确回答前一个问题,本来无需解释。发现有些学生有倦意才追加后一问,笔者形貌一般,自以为标致的说法引得学生嘲笑,达到了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效果。
1.5 引导学生互相调侃 形象地描述21三体综合症病人的主要症状后说:“同学们看一看旁边的同学”。
点评 本来对21三体综合症病人主要症状的形象化描述就有趣味性,一句鼓动的话,让不少学生真的相互看一看,互相调侃起来,气氛更加活跃。
1.6 拿师生“说事” 介绍完人类优生的内容,补述道:“同学们将来搞对象,或像班上某某和某某正在搞对象的同学,有托付终身的意向时,就以看望对方父母亲戚为借口,早点到对方家和亲戚家走一走,悄悄看一看有不有患遗传病的人,如果亲戚中有患遗传病的人,就回学校来找我咨询生孩子的事”。
点评 拿师生说事就是联系学生或教师的生活,以师生的生活经历为例证,没有恶意地调侃学生或自己。一般不要针对某一个学生,免得同学们课后调侃他。也不一定说真事,设置接近师生生活的情境而已。
1.7 设置虚拟情境 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例如调查教室外那片山林中野兔的数量,可不可以画地为牢?或者,可不可以干脆叫全体野兔出来列队报数?
点评 此例利用典故,简短数言就设置了一个情境式、设问式导语。在教学过程的过渡环节,利用前后知识为线索,采取一定方法设置或生动的或形象反差大的情境式导语,可以使学生从上一个教学环节的倦累中恢复过来进入下一个环节。
1.8 故意出明显错误 解释伴性遗传原理在医学方面的应用,说到利用性染色体进行性别检查的原理时,先不留痕迹地故意说错“如果我怀孕了……”
点评 笔者男性,学生很快发现错误,笑老师说漏嘴了。只有学生都能很快发现老师的错误,才可以故意说错,说错才有效。
1.9 一反常规的实物演示激起探究的兴趣 讲到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然后把一段甘蔗拿出来,边操作边提问。
用刀刮表面时问:我把甘蔗的什么部分刮掉了?
用牙剥掉坚韧的“皮”时问:我剥去的甘蔗皮属于什么组织?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故作姿态地咀嚼时问:我喜欢吃甘蔗,是因为它的什么组织、什么细胞、什么细胞结构富含糖分?
往小盆吐甘蔗渣时问:我吐出的渣子主要有什么组织?什么细胞?……
把未吃完的一段奖给了答出甘蔗渣里除了导管、筛管等还含薄壁细胞细胞壁的同学。
点评 学生看着老师吃甘蔗,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比平常积极得多。演示实物,通常是让学生观察形态结构,吃甘蔗这一演示活动却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知识回顾的作用,但通过这种特别的演示方式和一串程序性问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主题探究情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成功地实现了阅读探究式教学。
2 提高设置小情境进行课堂激趣的能力
2.1 增强激趣意识,积累激趣资源 学生的经历单纯、见闻相对不多,情趣易于激发。课堂的多数时段是平淡无奇的,所以稍稍留意,逗笑学生是不难的,关键是增强利用生物学知识本身进行课堂激趣的意识。只要意识到位,注意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情趣,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就能不断积累课堂激趣的教学资源。哪怕同事眼里性格内向的寡言乏趣者,也可以克服性格缺陷成为学生眼里幽默风趣的老师。
2.2 掌握呈现情境的语言技巧 课堂语言以讲述、谈话为主,多为平铺直叙的描述性语言,叙述情境时如果辅以设问制造悬念引起注意,辅以反问加强语气,辅以夸张或调侃制造幽默,配以成语典故和形体语言或拟人化语言制造形象简化对情境的描述,那么,课堂一下子就生动起来。
2.3 平淡中出奇 设置小情境贵在新奇与反差,反差生新奇,“奇”生疑、“新”生趣。对于平常的教学形式、平淡的教学内容,也要通过细节处理来设置两、三个激发兴趣的兴奋点。试卷讲评的形式是最枯燥的,每讲评几个题目后,不妨联系某个试题的内容或情境来调节学生情绪,免生疲倦。
生物学课堂,大多不能搞成快乐大本营似的活动课,也不能总是一团死水。应采取适当的方法,挖掘教学内容中生物学知识本身的趣味性,稍作发挥,设置小情境来激发兴趣和调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