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多角度复习古诗词(上海)

逍遥右脑  2014-03-16 15:56


 摸索古诗词艺术形式规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子衿

  自2000年上海高考“变脸”以来,诗词鉴赏便成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老师要把许多意会的东西言传给学生,而学生要经过反复实践之后才能将其所得连缀成文。对此,我认为有两点倾向必须避免:其一,神化诗词,妄自拔高,使同学如坠云雾,不知从何入手;其二,“单打独斗”,以篇论篇,割裂诗词与作者生平际遇或诗词之间的横向联系。

  众所周知,任何文学样式都逃不出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这两样,诗词鉴赏当然也不例外。所谓思想内容就是指诗人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思想、意趣、审美,赞成什么或批评什么,揭露什么或颂扬什么。而所谓艺术形式,就是指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思想内容。此二者,思想内容决定艺术形式,同时艺术形式也反过来制约思想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数年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对思想内容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但对艺术形式却有些手足无措,其实在我看来,对艺术形式的品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叠字即两字相叠,用于诗词可谓俯拾即是,诗人利用它的音韵美、节奏强来增强艺术感染力。最为著名的恐怕要推李清照的《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7组叠字归三类:第一类“寻寻觅觅”是动作描写,第二类“冷冷清清”是环境描写,第三类属心理描写。贯串读之,作者的形象便可映入读者的眼帘:在如此冷清的环境之下,词人似乎在苦苦寻觅着什么,结果却一无所获,所以心境凄惨、苦闷、彷徨。可谓合情合理,顺理成章,联想到李氏所处国破、家亡之苦境,就不难体味其词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深刻悲恸了。

  在一切表现艺术形式中,色彩的表现力是最强烈,最直接的。因为图画给人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而在中国,诗与画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不信你瞧———骆宾王一首《咏鹅》给人以多方面的艺术享受,这里选其后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白”的毛、“绿”的水、“红”的掌、“清”(青)的波,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白鹅戏水图,自然清新,栩栩如生。

  先看小诗一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寥寥数笔,将郊外美景交代得干净利落 学习规律,情趣盎然,实巧用数字之功也!
  被称为“半部文学史”的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处写景妙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好在哪里,我认为就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落霞”是静物,而“孤鹜”却正在飞动,两者一旦摆到了一起,效果就出来了。一下子把“落霞”写活了,把“孤鹜”写灵了。

  在这一艺术特色上,动词似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合了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然而下一点的论述也许又会让你大吃一惊,不信你且看———

  所以冠名为意外者,因其手法迥异于前。诗句之中不用动词,却造出非凡意境。如名词铺排,是其一种。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多组名词的堆叠,画出了秋天苍凉迟暮的自然景物,巧妙地传送出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这里9个名词、9种景物的并列组合,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且在语言上也显得工整凝练,读来累累如贯珠。
  要悟出这一特色,我们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唯有如此,才能体会这一手法的高妙之处。

  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中,我最欣赏其中这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读此比喻,我似乎首先听到了琵琶美妙变幻的声音,体会其扣人心弦的感情传递,从而更好地理解琵琶女的心境与作者的愁思。同时眼前当然呈现着一位多愁善感,“低眉信手续续弹”的女艺人和侧耳倾听、频频点头、深表同情的作者,可谓有声有色。

  2000年上海高考考过的赵师秀的《约客》诗亦有此艺术手法。首句写观感,“家家雨”说明雨域之广。次句写听觉,“处处蛙”说明蛙声之喧闹,“青草池塘”则是由蛙声而产生的联想,最后这些感觉都为了揭示人物内心焦急、失望而服务的,因为“有约不来过夜半”。古人是最重信义的,约客未至,实令人担忧。

  好的诗词曲不可能只借助一种表现手法,它必然是个综合体,融合种种手法而自出新法,出类拔萃。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机动,多侧面多角度地用好上面这些理论。不然,生搬硬套,机械摹仿,势必弄巧成拙。请看2003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中的诗词鉴赏题:望海楼米芾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众小题中一题:“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两点。”所谓“颈联”即“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答案要点为(1)色彩(红、白)(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天利考试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4年高考英语复习:写作语不惊人死不休
下一篇:政治高考复习策略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全方位多角度复习古诗词(上海)】相关文章
【全方位多角度复习古诗词(上海)】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