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点备考复习教案
逍遥右脑 2014-03-16 14:58
2012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点备考复习教案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目标
【内容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进而了解古代中国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深入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来明白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因此而承受了沉重的负担。(4)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种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5)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6)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8)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并通过深入了解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教师在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言部分: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学习新课:
(一)、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根据第一目“‘神农’传说”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
(2)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①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③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④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2、根据第二目“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产工具有没有变化?
(4)、《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当时有些人还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这些现象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体现了牛耕在春秋时期的开始兴起,也说明了人们对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视。应该说.牛耕的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但也应当看到:牛耕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自出现以来,历千百年而无根本性的变化,至今仍是大部分农业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3、根据第三目“泰半之赋”和第四目“沉重的力役”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5)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4、根据第五目“贫者无立锥之地”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6)“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了怎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7)概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过程?
5、根据第六目“大禹和他的继承者”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8)、我国古代兴修了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至今仍在起作用的有哪些?
(二)、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2、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
(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
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而且耕犁基本定型。犁由犁梢(犁柄)、犁床、犁辕、犁箭、犁铧和横杠(犁衡)六部分组成,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用的犁壁。当时盛行二牛抬扛式的犁耕,即两头牛抬着犁衡,挽拉一张长辕犁,一人扶犁并驱赶耕牛。
历史上主要的铁农具还有整地用的?,?(镢),有的地方称镐,战国、秦汉使用普遍,适用于刨地翻土。铁搭(铁耙),唐、宋以后出现,长江下游最为普遍,用它翻地比牛耕更适于粘重的水稻田。中耕除草时的农具主要有铲、锄(耨”、“?”)。在考古发掘中,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铲、铁锄。收割的主要农具有镰。在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已有石镰,最早的铁镰是战国时期的。钹镰,使用时需双手执之,可以说是一种大型镰刀,适用于收割撒播的麦子和牧草等。
西汉耧车,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创造的一种畜力播种机。该机由耧架、耧斗、耧腿等几个部分组成。耧架用木制成,供人扶牛牵。耧斗是放种籽的木箱,分大小二格。大格储种籽,小格相当于播种调节门,有一个带闸板的出口,可以控制下种速度,均匀地播撒。耧腿是开沟的铁铲,耧犁按播种幅宽、行数的不同,有一腿、二腿、三腿乃至更多的腿,其中以三腿的较多。耧犁能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压土等多项工作,提高了播种的质量与效率,是当时较高水平的播种机,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播种机。
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
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加之天灾连年和租税沉重,酿成明末农民战争,“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愿望,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 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②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③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4、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①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②春秋战国:中原地区已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田;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记载的最早水库;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秦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洪道三大工程组成。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 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③秦:灵渠、江南运河。
④两汉P10
⑤隋炀帝在历代运河的基础上,于605??610年,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⑥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5、几个重要问题阐释
(1)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
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
剥削农民;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受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土地
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
②由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且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2)正确看待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和影响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与此同时,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但是,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灾荒疾疫的发生等,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3)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
①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
②中国古代战乱频繁;
③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
④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
⑤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耜耕(“石器耕锄)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则有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也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五、学案
1、单项选择题
(1)西汉时的南方地区主要采用的耕作方式是( )
A、火耕水耨 B、普遍使用铁农器和牛耕
C、荒无人烟而无人耕种 D、使用铧犁垦荒
(2)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
A、动用军队修建工程 B、通过老百姓的服力役的方式
C、花钱招募工人 D、有专门的匠户从事这些大型建筑
(3)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
A、农耕 B、水利 C、畜牧业 D、纺织
(4)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 )
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
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
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
(5)基本解除黄河水患的是( )
A、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B、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C、东汉的王景治河 D、治河专篇《河渠书》的指导作用
2、问答题:
概述古代中国从原始时期至两汉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发展过程,这种发展有何作用?有什么缺陷?
【答案】1、单项选择题 (1)A (2)B(3)A (4)B (5)C
2、问答题 传说中神农氏创制了耒耜教导民众耕作,上古时期人们通过刀耕火种拓荒营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牛耕技术;汉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曲柄锄和大镰出现;东汉出现二牛抬杠、一牛挽犁等先进的耕作方式;西汉司马迁时代的南方地区还是采用火耕水耨的方式,东汉时牛耕和铁铧犁在原先经济比较的淮河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得到推广。
农耕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山地的开垦,也使农产品的产量提高,有利于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其缺陷是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