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看的是不只是过去,也是未来

逍遥右脑  2017-06-22 18:51

如今,中国社会的灵魂与肌体,犹如患上了麻痹症,疲软不振。某些机能,正在严重地退化与病变。已到了急需要一剂猛药加以刺激一下的时候了。电影《1942》适时地犹如一根银针,扎在了中国人的神经上。至于会起到多大的刺激作用,就难说了。所谓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今天发生的一切,已经被历史酝酿很久了。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在今天就可以看出端倪。不明白历史,就不明白今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明白了今天之所以然,就可以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历史是今天的隐喻,今天是潜在的未来。我总不明白,为什么过去某些被镇压、被打到批臭的旧社会的“恶霸地主”后来被证明并不是那么地坏,是什么样的一种集体心理让49年以后的老百姓对那些但凡在旧社会里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人抱有一种强烈的清算的欲望?电影《1942》中老东家的角色似乎在揭示这一集体心理的社会基础。就人而言,老东家不是一个坏人。但当乡亲们都在饿肚子的时候,老东家家里却囤积着粮食、并且到了这种时候,少东家也没忘了占穷人老婆的便宜。当邻村的饥民蜂拥而至“吃大户”的时候,老东家那小地主式的吝啬习性就显露出来了。他首先想到的是报官搬救兵而不是仗义疏财。于是乎犯了众怒而烧了他全家。老东家这样的人并非大恶人,但一旦周围乡亲陷入了绝对的困境,比乡亲们过得好且吝啬也就成了一种可杀的大罪。电影安排老东家一家也加入到逃荒的队伍且最终落了个孑然一身、一贫如洗,对于乡亲们而言,也就算是扯平了。而那些比老东家的命运好一点的且活到49年以后的地主们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这折射出某种深层次的国民心理———你比我过得好,我充其量嫉妒嫉妒而已,如果你过得比我好得多,而我却陷入极其悲凉的境地,则你就自然有了可杀之罪。这样的国民心理就是49年以后大面积发生的清算运动的群众基础。让我们再看看今天的财主、暴发户们。他们不但比周围人过得好许多而周围人日渐落入到无希望的境地,他们为了显示他们的优越感愈发地耀武扬威、有意无意地蔑视、欺负那些个比他们失败的人们。他们可比电影中的老东家富多了、坏多了。他们穷奢极欲,却意识不到周围的人是多么地恨他们,更意识不到有一天他们的境况可能会物极必反。他们未来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当然只有祈求老天不要让1942年这样的悲惨之事重演了。然而历史总是会重演的。60年代初也饿死了人,于是,到了68年,那些但凡居官位或过得好的人又不可避免地接受了一场大规模清算的洗礼。那么,未来还会发生大饥荒或别的什么危机吗?天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小草
下一篇:对着左耳说情话更能打动人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1942》看的是不只是过去,也是未来】相关文章
【《1942》看的是不只是过去,也是未来】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