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3-14 14:49
第I卷()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项选择
1. GPS最初是为军事应用而建立的,至今仍然由美国国防部控制。许多美国驻伊士兵都装备了军用GPS接收机。GPS系统中提供观测数据的是( )
A.空间卫星 B.主控站 C.监控站 D.信息注入站
2. “GIS”的英文名称是Geographical Inforation Syste,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大功能。“GIS”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进行趋势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B.GIS是一种快速但准确度不太高的技术
C.GIS是空间信息储存、表达、分析和交流的工具
D.GIS具有图形化、可视化的优点
(2)地理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空间信息 B.数据信息
C.图像信息 D.综合信息
3. 读中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4.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该省可能为(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云南省 D.台湾省
5. 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6. “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温室效应 D.破坏性地震
(2)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
①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②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③围湖造田,开垦荒地; ④发展工业,随意排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3)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在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 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8. “GIS”的英文名称是Geographical Inforation Syste,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大功能。“GIS”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 ,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进行趋势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据此回答(1)~(3)题。
(1)可以分析处理空间数据变化的系统是 ( )
A.GPS B.GIS C.RS D.3G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GIS的最基本应用是电子地图
B.GIS是一种快速但准确度不太高的技术
C.GIS是空间信息储存、表达、分析和交流的工具
D.GIS可解决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对GIS数据的操作与分析,是GIS应用的最终结果 ②利用GIS中的地理数据,实现地理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是GIS的重要应用领域 ③GIS的输出,是指将编辑好的GIS信息在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或通过绘图仪、打印机等 输出 ④GIS软件是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属于GIS的数据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10.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下题。
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11. 2012年1月,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运煤铁路(即蒙华铁路)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蒙华铁路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 837千米,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预计2017年将建成投入使用。完成(1)~(2)题。
(1)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地质地形 B.河流分布
C.人口数量增加 D.国民经济发展
(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 )
A.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冶金工业
C.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D.增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能力
12.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 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1~2题:
(1)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B.绿波段
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
(2)根据图中信息及相 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明显升高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降低
13. 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欧洲西部(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降水丰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 图中甲处与乙处均为荒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终年均为副热带高压带所控制
B 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均深居内陆,地形阻挡水汽进入
D 均为原生性荒漠,难以治理
15. 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
A.城镇布局 B.地形起伏
C.河流流向 D.矿产分布
2.不属于丁城建港有利区位条件的是( )
A.地处海湾地区,风浪较小
B.位于河流入海口,常年不淤
C.地势平坦,便于港口建设
D.水陆联运,交通便利,腹地较广
16. 有关中国自 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B.秦岭— 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它们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部因距海相对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量发展旱作农业
D.青藏高寒区只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有农业的发展
第II卷(非)
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
17.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18. 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
单位:%
年份煤炭电力油气纺织其他
2005 46.112. 311.010.919.7
200960.78.112.32.216.7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9. 读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秦线是我国第一条重载双线电气化铁路,它西起________市,东至________。
(2)该地区进行能源基地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
20.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区域中,青藏铁路位于________区(填写字母),
(2)A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3)区域A和B之间的界线由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___(河流)构成。
(4)a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下游成为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b河流上世界最大的水电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点。
(2)A、B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4)与该地区纬度相同的大陆西岸均为荒漠,而该地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试分析其成因。
22.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B处的地形部位是 。
(2)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
(填数码)。
(3)图中甲、乙是两处村落,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 方向;若甲、乙两村落图上相距5厘米,那么,两村落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4)甲、乙两村落中,将来更有可能演变成为城市聚落的是 ,判断理由是 。
23.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________方向的山坡上.
24. 下面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浓雾协助英法联军创造了“九日奇迹”。1940年5月24日,德国军队以“闪电战”攻破马其诺防线,把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法国的敦刻尔克海滩上。这时德军离港口仅10英里。但是在5月24日中午,希特勒却下令部队停止前进,直到5月26日下午才取消命令又继续前进。利用这两天时间,联军在沙滩上布置好了环形防线,掩护撤退。5月26日晚到6月4日上午撤退共进行了9天。在这9天中,德军不仅从地面进攻,同时还飞临多佛尔海峡上空进行轰炸。这时天气状况有利于联军撤退,从26日到31日都是大雾天气,浓厚的云雾笼罩在海峡上空,加上油库燃烧形成的黑烟,使德军的战斗机找不到轰炸的目标。到4日上午,联军共撤出34.6万人,他们就是后来诺曼底登陆时作战的主力。有人说是浓雾创造了奇迹,因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撤退,撤出的是整个英国的未来。
材料2:据有关报道,第二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方 点燃了巴格达周围浇灌石油的战壕来阻碍美军的军事行动,但是专家指出烟雾对美军使用的卫星制导导弹没有任何影响。
材料3: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许多美国飞行员在被击落后能得以生还,人们常惊羡于美国的神奇。
(1)材料1和材料2中同样是烟雾,为什么能阻滞德军的袭击,而不能对美国的轰炸产生影响?
(2)在材料3中美军是如何确定飞行员的位置并进行组织救援的?
参考答案
4.【答案】D
【解析】
5.【答案】D 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
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开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
绿洲地区由于植被反射率较低,植物枯萎后,变成有机质使土壤肥力上升则生物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植被遭到破坏后,由于蒸发更旺盛,使原来较多的地下水被蒸发而导致土壤盐碱度上升,所以在原来绿洲地区若出现土壤盐碱度上升则说明绿洲开始出现萎缩。
6.【答案】D B
【解析】
7.【答案】1-3CDB
【解析】第1题,图中曲线显示,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是:0°~40°,随坡度的加大侵蚀强度加大;40°~90°,随坡度加大侵蚀强度减弱。第2题,坡面上侵蚀强度受坡度、径流量、流速、地表植被覆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坡度大,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很小,因而侵蚀程度低。第3题,图中的鱼鳞坑由于地势低洼,可以拦截径流,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在上方植树,有利于减少泥沙注入坑中,减少对坑的淤埋。
8.【答案】1-3BBB
【解析】第1题,凡是具备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事物,都可用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第2题,GIS技术依赖于计算机系统,不但快速,而且准确度高。第3题,对GIS数据的操作与分析,是GIS应用的基础;利用GIS中的地理数据,实现地理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是GIS的重要应用领域;GIS的输出,是指将编辑好的GIS信息在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或通过绘图仪、打印机等输出;GIS软件是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管理和处理的平台。
9.【答案】1-2CD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数值及地理事物的轮廓,可以判断A为宁夏平原,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比较旺盛,发展农业长期引用黄河水灌溉,引起土 壤的盐碱化。第2题,导致B处(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10.【答案】B
【解析】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11.【答案】1-2DB
【解析】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现代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华中地区能源资源并不丰富,若大力发展高耗能的冶金工业,必然要增加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量,进而加剧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12.【答案】DB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棉花与其他作物在第4波段即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别最大,容易区分。第(2)题,9月份棉花与其他 作物在各波段的反射率差别大于6月份,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9月份棉花盛絮期1~3波段的反射率降低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升高。叶面面积越大,反射率越大。
1 3.【答案】D
【解析】题目要求从“自然因素” 方面进行分析,排除选项中含有①的A和C,只在B D中做选择,欧洲西部地势平坦,其水能资源就不可能丰富,排除选项B。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一,河川径流稳定,地势平坦,水流平稳,这都有利于发展航运。
考点: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利用条件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B B
【解析】从图中明显看出,铁路沿着平原和山谷修建,影 响铁路线走向的主导因素为地形。该区域地处海湾地区,风浪较小;而且地势平坦,便于港口建设,陆域条件较好;有公路、铁路,水陆联运,交通便利,腹地较广;位于河流入海口,有泥沙淤积。
16.【答案】B
【解析】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
负面影响及对策:
①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②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 、滑坡灾害。
③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④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⑤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解析】该题考查围海造陆导致当地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其对策。围海造陆对自然环境改变通过图中图例前后对照可以归纳出来。产生的负面影响要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入手来分析。对策主要包括了工程、生物和技术三方面的措施来分析即可。
18.【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黄河中上游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牧草地,靠近黄河部分地区为水浇农田,另有部分旱地。沙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应合理利用草场,治理沙漠化;旱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应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19.【答案】大同 秦皇岛 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解析】大秦线是指大同到秦皇岛,是改善大同煤炭运输的运煤专线铁路。该地区的能源基地建设主要的问题是煤炭外运能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经济效益低,故措施可从改善交通,加强外运,把煤炭转化为电力输出;加强煤炭的深加工和煤化工等方面分析。
20.【答案】(1)D(2)小麦(3)秦岭 淮河(4)地上河 三峡水电站
【解析】
21.【答案】(1)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A河比B河流量大,水量稳定。原因:A河流域面积大,且有湖泊调节。
(3)分布在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的地区。
(4)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
【解析】
22.【答案】(1)鞍部
(2)③
(3)西北 10
(4)乙 乙村落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海拔较低等
【解析】
23.【答案】(1)云南、贵州、广西 (2)35° 10° 10°~30° (3)南坡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料1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读材料2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
24.【答案】(1)二战时的德国飞行员依靠的是人眼的视力来发现目标的,一旦有浓云雾出现,人会看不清地面的物体。而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因为美军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能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时间和速度,并且具有全能性、全天候、全球性、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不受烟雾的影响。
(2)美国人用的是GPS技术。手持型GPS接收机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当时的美国士兵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手持型GPS接收机,因为当时多国部队跨国界、跨地区进行作战,对地理环境相当陌生,仅依靠地图作战是有限的,正是因为有了手持型GPS接收机的帮助,才使许多士兵得以生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