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6-21 16:13
有一句这样的口头禅十分惹人厌恶,那就是“随便”。“随便”的回答,让人觉得自己受到轻视,人们讨厌被回答“随便”,但是却总是不自觉的将“随便”挂在嘴边,据科学的调查显示,这样的显现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层出不穷。
近五成人反感"随便"在英语口语里,"whatever"有"随便,无所谓"的意思,其用法与中国人用"随便"有着跨文化的相似性。例如别人问你喜欢苹果还是香蕉,要是你没什么特别嗜好的话,就可以说"Whatever!"。有时候两个人有分歧时,一方也可能以这一词表示"随便你说什么"来结束争论。
马里斯特大学媒体部负责人玛丽·阿佐利分析说,"随便"虽然是一个看似洒脱的通用语,但却透出一种漠然,甚至是忍耐的意味。
随便有四种含义"在人际交往中,主动权的控制应当是随时交替的。'随便'就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对方。"。
具体说来,"随便"的第一种含义就是表示尊重,愿意遵从对方的意愿;第二种含义是表示厌烦,因此以交出主动权来尽快结束谈话;第三种含义,是心有不满或异议,但是认为没有和对方争论的必要或筹码,因此干脆弃权;第四种则可能是不愿动脑子、不愿负责任的推诿之辞。
人们反感“随便”,不单单是感觉不受重视,更主要的问题出在“合作”方面。在这个群居性强的社会里,人们更喜欢相互帮助,互惠互利,有效的沟通,当询问意见的结果,常常出现“随便”时,往往令人憎恶。您在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习惯吗?尽量避免改善吧,不要误做了不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