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生物试题解读与点析

逍遥右脑  2014-03-12 17:37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生物试题主要围绕教材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及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不高,和2009年的相比难度系数有所降低。

 

1  试题分值与考点分布: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II生物部分,题型、分值和试题结构计,和2009年的相同,总分72分。各题所考知识分布如下:

 

题型

题号

所考知识点

分值

 

 

1

第一册第二章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6

30分

2

全一册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第二节免疫)

6

3

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三节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6

4

第二册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二节一、基因分离定律)

6

5

全一册第三章遗传和基因工程(第三节基因工程简介)

6

 

 

 

31

第一册第二章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三节光合作用;实验六)

10

42分

32

第一册第二章细胞(第一节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9

33

第二册第六章人类遗传系谱图的分析

11

34

全一册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二节二、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

12

2  试题特点

 

2.1 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查了考纲要求的重点知识板块   本试题依据考试大纲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考查了生物体使命活动的物质和结构基础、新陈代谢、遗传及生物工程等重点知识板块。

 

2.2 突出考查考查基础知识,注重考查学生对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试题中第31题和32题主要直接考查了学生对考查考查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提醒我们在高考复习中要注意回归教材,以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为出发点。选择题第1、2、3也为考查学生对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要准确解答此类题目,不仅对教材知识要熟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相关内容,这样才能灵活运用。

 

2.3注重对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及推理能力的考查  本题第33题和第34题借助遗传系谱图及相关文字资料,重点考查了学生分析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加式处理、分析推理能力。

 

2.4  试题难度明显下降   本试题基本没有涉及图表分析题,实验设计或实验分析类试题,这在试题难度上大大降低。

 

3  试题解析

 

第1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

 

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

 

C、高尔基体膜主要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

 

答案:B

 

解析: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所需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细胞免疫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

 

答案:B

 

解析: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生并分泌的。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的多,这与南方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及温度等因素有关。而气温较高,分解者代谢活动强,土壤有机物不易积累。

 

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A、1:1    B、1:2    C、2:1    D、3:1

 

答案:A

 

解析:方法1:根据亲代AA、Aa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求出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按照遗传平衡,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为AA=A?A=4/9,Aa=2?A?a=4/9。

 

方法2: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即:(p+q)2=p2+2pq+q2=1来计算:由题意可知: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1/3和Aa:2/3 

 

所以:A(p)的基因频率为1/3+1/2×2/3=2/3     a(q)的基因频率为1/2×2/3=1/3

 

故:子一代中AA的个体为(p2)=2/3×2/3=4/9     Aa的个体为(2pq)=2×2/3×1/3=4/9

 

即AA:Aa=4/9:4/9=1:1

 

5、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答案:B

 

解析:基因工程是人为转基因的过程。A为细胞工程C为人工诱变D为自然基因重组。

 

第2卷

 

二、非选择:

 

3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______,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______。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时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______。

 

答案:(1)氮、磷   氮、磷   (2)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有助于磨碎植物细胞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色素被破坏色素的提取溶剂(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叶绿素a

 

解析:(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其组成元素含有C、H、O、N、P。细胞膜含有蛋白质、和磷脂,也含有这五种元素。(2)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元素。缺镁叶绿素不能合成,叶片显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3)在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硫是为了加速研磨;加入碳酸钙是为了在研磨过程中破坏叶绿体,而保护叶绿素;加入丙酮是为了将叶绿体的色素溶解在丙酮中以便于提取色素。(4)光反应过程中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的是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32、(9分)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______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______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______(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g/d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_____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g/d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_____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______。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g/dl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_____⑧。

 

答案:(1)载体主动运输[(2)葡萄糖浓度差 (3)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4)尿量砖红色   (5)脑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⑴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⑵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其动力自浓度差。血液中的葡萄糖不断被消耗,浓度比小肠上皮细胞较低。本小题中考查到了葡萄糖的协助扩散,在现行的人教大纲版教材中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学生如知识面较窄或教师在复习中过分强调主动运输过程中膜两侧的浓度差及能量需求,学生很容易误答为ATP。⑶正常人长时间的运动,血糖含量会下降,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此时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升高,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来维持血液中葡萄糖的平衡。⑷葡萄糖随尿排出体外时,肾脏的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会使尿量增加,这时在尿中加入班氏试剂,加热后会产生砖红色的沉淀物──氧化铜。⑸由于脑组织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但是脑组织含糖元极少,当血糖含量降低到50g/dl时,脑组织就会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头昏等症状。

 

33、(11分)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条带1代表______基因。个体2~5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的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

 

(3)仅根据图乙给出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A   Aa   AA  AA  aa  (2)10   3   4   基因发生了突变  (3)0   个体9的基因型是AA,不可能生出aa的个体

 

解析:⑴结合题意,由遗传图谱分析:得出1、2、5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所以条带1应代表基因A ;条带2应代表基因a ; 所以条带1应代表基因A ; 2—5对应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aa。 ⑵由图乙可知:3、4对应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A,其子代10为:AA,由从图乙可得出10为:Aa,所以10个体与父母3、4不符合,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结果。⑶由图乙可知9对应的基因型为:AA,9号和白化病个体结婚,后代的基因型只能是Aa,不会患病。所以9与任何人结婚所生的孩子都是正常的。其患病的概率为0。

 

34、(12分)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推论:甲中酶______的功能丧失;乙中酶______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______的功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______(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______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_______(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度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______,使X排出菌体外。

 

答案:(1)b  a   c  不同  基因甲(2)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供给乙,使乙能够合成X,保证自身生长产生菌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通透性

 

解析:⑴由题干中“而甲不能生长”知:乙中的酶a功能丧失,甲中的酶b功能丧失。产生甲、乙两种突变的原因是野生型的不同菌体的不同基因发生了突变。因为“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所以要想产生中间产物1,就应当选用甲。⑵由题干中“若添加中间产物1乙能生长”,而“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所以甲、乙混合培养时,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能使乙合成X,使乙首先形成菌落。⑶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X排出细胞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一模理综测试(生物部分)
下一篇:生物学科高考前学生应做点啥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生物试题解读与点析】相关文章
【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生物试题解读与点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