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逍遥右脑  2014-03-04 11:21

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古文阅读(上)

一、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音刺本芒刺也?而相戴生者枣也?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
(译文)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译文)

4.高祖曰公等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译文)

5.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译文)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文)

7.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

8.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9.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译文)

10.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译文)

11.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 徙犹恶子之声(译文)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译文)

14.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

15.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译文)
16.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7.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益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

19.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 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⑴范氏富,盍已乎?
译:

⑵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译:

⑶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

20.把下面的两段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告子上》
(1)观于海者难为水。 。
(2)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3)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
(4)此之谓不知类也。 。
2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书曰:前史有循吏,何哉?世使然也。汉武役繁奸起,循平不能,故有苛酷诛戮以胜之。梁兴,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逮践皇极,以俭先海内,身服浣濯之衣,御府无文饰,宫掖无珠玑锦绣。每选长吏,务简廉平。武康令何远清公,以为宣城太守,盖良吏也。若夫酷吏,于梁无取焉。
《梁书?列传第四十七?良吏》
(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②逮践皇极,以俭先海内
(2)何远本是“倜傥轻侠”之士,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成为良吏?请用现代汉语列点回答。
22.将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①不?”李弘度答曰:“《北门》②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世说新语》
注:①百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即一个县。②《北门》:《诗经》中的一篇,旧以为是写“仕不得志”的,诗中描写一个小官吏慨叹自己位卑多劳,生活贫困的苦况。
译为:

2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
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24.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尝有人妄认徽猪者,便推与之。后得猪,叩头来还,徽又厚辞谢之。有人尝求簇箔者,徽自弃其蚕而与之。或曰:“凡人损己以赡人者,谓彼急我缓也。今彼此正等,何为与人?”徽曰:“人未尝求己,求之不与将惭。何有以财物令人惭者!”
注:簇箔,养蚕用的竹筛子。
(1)尝有人妄认徽猪者,便推与之。(2)今彼此正等,何为与人?(3)何有以财物令人惭者!
25.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答: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答:
(3)何远本是“倜傥轻侠”之士,是什幺原因促使他成为良吏?请用现代汉语列点回答。
答:
二、整体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邢邵,字子才,河间莫阝人,魏太常贞之后。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吉凶礼仪,公私咨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词致宏远,独步当时,与济阴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巨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称“邢魏”焉。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天资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节选自《北齐书?邢邵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岁,便能属文属:写作
B.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望:名声
C.士无贤愚,皆能顾接顾:顾惜
D.对客或解觅虱,且与剧谈剧:畅快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 B、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
C、而年事在二人之后 D、脱略简易,不修威仪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邢邵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
①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②率情简素,内行修谨。③博览坟籍,无不通晓。④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⑤词致宏远,独步当时。⑥天资质素,特安异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邢邵十分聪明,记忆力强。他曾经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把一部《汉书》读完,并且能把它大致背诵下来。
B.邢邵的文章典雅华丽,在当时无人能及。他的文章常常刚一写好,就立即在京城广为流传,被争相诵读。
C.邢邵虽为文坛领袖,名声显赫,但却从不骄矜自恃。在家,能与亲人和睦相处;在外,能对士人以礼相待。
D.邢邵反对把精力花在校书上,他认为与其对着有谬误的书苦思冥想,浪费时间,倒不如更换一本合适的来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疑去惑,为世指南。
译文:

(2)对客或解衣觅虱。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③,加斧钅质 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④。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钅质 ,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钅质 ,,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①诚:同“成” ②桡:弱 ③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④政廷:执法官。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供养之地 B.遁者无罪 无罪:不加惩处
C.还车而返 还:退回 D.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私,偏袒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8.给文中划线语句添加被省略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乘难与比行??万乘难与(之)比行 B.不复于王而遁??(荆师)不复于王而遁
C.荆之为四十二世矣??荆之为(国)四十二世矣 D.正法枉必死??正法(者)枉(法)必死
9.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 ( )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⑥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钅质 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捐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工,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有情理。迁太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三国志?魏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 B.渊屡陈捐益 捐:舍弃
C.百姓竞劝乐业 劝:劝勉 D.其简开解年少 简:简朴
1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B.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C.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 D.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说明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
①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②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③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④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B.国渊决狱断刑公平宽恕。在处理田银、苏伯等反贼的余党时,国渊劝谏太祖因人量刑,对其余党从轻发落,终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C.国渊据实上报斩杀捕获贼兵的数量,他认为,过去的奏报常常“一以当十”,夸大战绩,这是弄虚作假的做法。对此,他感到十分羞耻。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他并不大张旗鼓,而是先暗中寻找能读解《二京赋》的人,然后套取笔迹,最后根据笔迹捕获写信人。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译文:

(2)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译文: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22题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已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曰:“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太祖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绍退走。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入动静变于常 动静: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B.其辞悖慢 悖慢:无理而傲慢
C.从容饰智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 D.相持虽不能久安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互不相让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9.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太祖书,其辞悖慢 称代前文的“书”
B.诚有其才,虽弱必强 称代前文的“成功者”的
C.苟非其人,虽强易弱 称代前文的“失败者”
D.士卒虽众,其实难用 称代前文“士卒众“的情况
2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荀?远见超群、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
①殆有他虑。②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其非人,虽强易弱。③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④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⑤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多侧面描写的笔法,绘出了荀?这个卓识非凡、远见超群的智者形象。
B.荀?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曹操在器量上、谋略上、武装力量上、品德上都胜过袁绍,使曹操增添了抗袁信心,因此他非常高兴。
C.荀?在分析曹操的德行时,指出曹操能以大仁待人,推诚心不虚美,自身行为谨慎节俭,而对有功的人却不吝啬,所以天下品德忠正,讲求实效的人才全都愿为曹操效力。
D.曹操还为袁绍侵扰关中地区,以那里的少数民族作乱,引诱南方的蜀郡与汉中郡与之联合,自己寡不敌众,荀?又为其分析了韩遂,马超等必各拥众自保的形势。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 (2)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

第四单元
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音刺/本芒刺也/?而相戴生者/枣也/?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
(译文略)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略)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译文略)
4.高祖曰/公等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译文略)
5.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译文略)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文略)
7.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略)
8.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略)
9.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译文略)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译文略)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译文略)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略)
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译文略)
14.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略)
15.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译文略)
16.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译文略)17.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益/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略)
18.(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2)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3)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19.⑴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⑵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⑶(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20.(1)看过大海的人,很难把一般的水放在眼里。(2)在圣人门下游学过的人,很难把一般人的言论放在眼里。(3)如果有人能把它弄直,就不以往秦楚的路为远。(4)这就叫做不懂得(事情)轻重啊。
21.(1)翻译
①用孝悌来教化百姓,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②到了登上帝位,皇上便在国内率先奉行节俭。
(2)理解
①社会风气要求官吏必须廉洁公正; ②梁朝皇上崇尚朴素廉洁的节操;③廉洁朴素是当时选拔官吏的标准。
22.李弘度时常慨叹得不到赏识提拔的机会(或“不被知遇”)。殷扬州知道他家境贫寒,问他说:“你能否屈就(或“委屈自己的心志”),去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李弘度回答说:“我为官不得志 的慨叹,早已被上级知道了;走投无路的猿猴跑到林中,哪里还有闲暇(或“哪里顾得上”)选择栖身之木呢!”于是殷扬州授予李弘度剡县县令的官职。(重点为:被遇、贫、屈志、不、上闻、穷、暇、授)
23.(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重点:“方”和“深罪”)(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重点:“微”和“几”,各1分)
24.(1)曾经有人错认了司马徽的猪,司马徽就(推)让给他。(2)现在你和他同样急用,为什么给他? (3)哪里有因为财物而让人羞愧的!
25.(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
(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二、1.C(顾:拜访。如“三顾茅庐”。)
2.C,古今均指“年纪”。(A内行:文中指平日居家的品行;现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B会议;文中指聚会和议论,是两个词;现在是一个词。D简易:文中指性情坦率平易,不讲究礼节;现指简单容易或简陋。)
3.C(①③④⑤都是表现邢邵的才华出众,②⑥表现邢邵的秉性品行。)
4.D(文中没有“与其……倒不如……”的意思。)(答案见后面所附译文)
5.(1)人有所疑,他就为人解或,被公认为指导者。 (2)有时当着客人的面就解开衣服捉虱子。6.C(还,这里应读“xuán”,作“掉转”讲。)
7.D(两个“之”字,均为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A项,上句“辞”字作“辞别”讲,下句“辞”字作“拒绝”讲。B项,上句“则”字是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连词,可译为“那么”;下句“则”字是副词,加强判断。C项,上句“复”字是动词,作“告白”讲;下句“复”字,有“仍旧”的意思。)
8.B(省略的主语应是“子囊”)
9.A(②④⑤都不是对“行为”的描述,或是评价语,或是表述观念。)
10.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参看“译文”。)
11.D 12.C 13.C 14.B 15.C 16.(1)国渊认为他们(或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请求不要对他们执行死刑。(重点:译出省略成分“他们”“这些人” “执行死刑”) (2)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戚朋友。(重点词语:“穿布衣,吃素食”,名词作动词;“把俸禄赏赐都分给……”)
17.B(A动静:指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动 C、从容:从门面上,意即用智者装饰门面。相持:保持)
18.A(介词,因为;动词,用,行。B副词,已经。 C、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D介词,表比较,译为“比”)
19.C ( 应为“成功者”)
20.B (②是对“古之成败者”的看法 ③是对袁绍做法的看法。均非远见、预料。)
21.B(“武装力量”是国家的正规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的总称。这里应为“战斗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2届高考语文精讲精练复习图表与文字转换教案
下一篇:2012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