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课标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逍遥右脑  2014-03-01 09:29

第Ⅰ卷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土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1-2.【解析】该组题考察工业联系与工业区位,以日本地震为切入点。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题目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为: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在中国建的零部件厂是为中国的整车生产厂提供服务,以降低生产成本。

 

第1题,在中国建零部件厂发生在地震之前,A不正确。中国的整车生产使用中国生产的配件,减少运费,成本降低,B正确。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指向型工业,而不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C不正确。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中国的整车生产,D不正确;

 

第2题,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地震造成了在日本的核心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自然被迫减产,而研发中心主要是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转化为具体的生产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故A不正确,C正确。

 

【答案】   1.B 2.C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3-5.【解析】本组题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是以转基因大豆这个热点问题切入。

 

第3题,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程度高,大豆生产区气候条件优越,生产技术水平高,但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所以巴西的增产潜力大是因为可开垦土地多,故C正确;

 

第4题,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第5题,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

 

【答案】3.C  4.D   5.A

 

 读图1,完成6~8题。

 

图1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 m    D.65 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6-8.【解析】本组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与河流等地理事物联系能力。

 

第6题,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C正确。

 

第7题,①②③④四处,③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C正确。

 

第8题,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建在如下图示位置,坝址所在位置的河谷海拔介于45m和40m之间,设计坝高13米,则坝顶海拔应基本与55米等高线持平,由图提供的比例尺可知坝顶长约为40米。

 

【答案】6.C   7.C    8.B

 

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11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10.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9-11.【解析】本组题以青藏铁路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读图不清,直接影响学生做题。

 

第9题,该段铁路是上坡,所以铁路不可能沿等高线布线,A不正确。因为该段是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虽然是河谷,冬季河流仍然结冰,B正确。C、D选项做错的同学很多,尤其是选D的多。题干中“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只是说“上坡段某处”在拉萨以北,并没有给出拉萨的位置与北方位所在 (有点文字游戏的意思) ,C、D不正确。

 

第10题,M、N间的堆积物在沟口处,所以是流水从沟里带来的沉积物堆积而成,C正确。

 

第11题,如图:如果是防御坡部位崩塌T设施就不建在沟口处,A不正确。T设施相当于隧道,铁路从下面穿过,让沟里的洪水与泥沙从上面流过,对铁路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T设施就与河岸平行,而非与河岸垂直,C不正确。由上面分析,T设施是为了保护铁路而不是为野生动物留下通道,D不正确。

 

【答案】9.B  10.C  11.B

 

第Ⅱ卷

 

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36.【解析】通过试题文字信息和图中经纬线,可以判断该岛国为新加坡,该国为城市国家,地域狭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通过图示的降水柱状和气温折线,所表达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试题材料给出该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从淡水资源问题设问,要求考生针对新加坡的国情分析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答好此题,就要求考生能回忆起淡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可利用水资源的类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相关原理和知识。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没有大面积的湖泊,河流短小,且平均海拔不超过15米,地下水资源不足,淡水资源的储存条件有限,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因此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在其较大河流入海口处修建水坝,通过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使坝内的水逐渐降低盐度,由咸变淡。此外,新加坡还通过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淡水,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海水淡化,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措施解决其水资源问题。

 

【答案】(1)(10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37.(18分)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分)

 

37.【解析】本题给出的是“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第1小题是要求通过对地图的阅读,描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的特点。这是一种“看图说话”题型。第2小题是一道开放性设问题,考察学生对工业企业区位条件的分析。答案不惟一,但核心内容是唯一的,考生必须把握好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并且要熟悉所选区域的工业区位优势条件,所以答好此题有一定难度。从图中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集中分布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考生可以回忆我国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从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逐项回答,整理成文即可。

 

【答案】(1)(8分)分布不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10分)举例。 优势条件。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42.(10分)旅游地理

 

读图10,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图10

 

42.【解析】本题以不断发展的“自驾游”这种新的旅游方式为命题切入点,实际考察学生如何评价旅游资源,考察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较准确阐述的能力。从图中可看出该区与旅游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路程在2小时车程内;客源地经济较发达,旅游需求旺盛;区域内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地质公园等,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且各景区之间有公路相通,分布相对集中,这些对发展“自驾游”是十分有利的。

 

【答案】 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    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43.【解析】从试题材料和剖面图可以分析出黄土覆盖在基岩上,与基岩的接触面就成为了土坡的滑动面,且在基岩上黄土厚度不均,呈现出坡顶和坡麓黄土层薄,坡中间厚的特点,这就容易出现一旦人工切坡(如图中所示),加上雨水下渗,基岩与黄土之间形成滑动面,在重力作用下出现滑坡。黄土直立性强,垂直节理发育,人工开挖边坡,就会破坏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容易导致黄土崩塌。

 

43.【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    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44.(10分)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4.【解析】本题分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描述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这是一个读表描述,分析表格中各项的数据,描述其变化即可,该问题的难度不大;第二个问题是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回忆湿地的功能来进行说明。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
下一篇:必修三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1年高考课标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相关文章
【2011年高考课标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