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 介绍简介-梁斌 简历-梁斌 作品

逍遥右脑  2017-05-30 14:00

 
中国作家。原名梁维周。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庄,11岁离开家乡就读县立高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进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1934年在北平左联刊物《伶仃》上发表反映河北“高蠡暴动”的小说《夜之交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1942年创作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及据此扩充成中篇小说的《父亲》。1948年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和武汉担任宣传和新闻方面的基层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53年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文化大革命以后,1977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翻身纪事》(上部)。1996年6月逝世,安葬于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
梁斌纪念园:
梁斌纪念园 为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和梁斌文学研究会共同发起建立了文学巨匠、人民作家梁斌纪念园。纪念园以梁斌先生纪念碑为主题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先生雕像、主碑及辅碑。栩栩如生的雕像自然丰满,一身洒脱;主碑正面三幅浮雕分别以梁斌先生代表作《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的主要人物为原型创作而成,背面以先生的《千年难忘的白洋淀荷花图》为范本用影雕的手法雕刻而成的艺术画;副碑以黑色花岗岩为背景,采用特殊工艺将于立群夫人手书的郭沫若先生题词镌刻在正面玻璃幕墙上,背面镌刻着梁斌先生绝笔的“满天星斗日,一华落地来”十个大字;墓盖以书的造型进行加工雕琢,翻开的书页上是先生巨著《红旗谱》内容摘抄。纪念碑整体采用高档花岗岩和汉白玉石料,颜色由红、白、黑三种组成,红色代表着先生的巨著在火红的革命年代红遍祖国大地也影响和教育了几代读者,黑白结合表现了先生是非分明、刚正不阿、真诚正直、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梁斌先生纪念碑不是一座普通的纪念碑,它是先生文学艺术与当代科技及传统艺术手法相结合的产物,配以草坪、花卉、南京雨花石点缀,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珍品。
梁斌先生纪念园的落成,为我市再添一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基地,同时还增加了一个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梁斌与《红旗谱》
目前,央视正在热播电视剧《红旗谱》,这让人想上世纪50年代的长篇小说《红旗谱》的作者梁斌。
梁斌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蠡县梁庄,11岁离开家乡就读县立高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考入保定二师。1932年春,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保定二师学生宣传抗日活动踊跃。国民党当局7月6日清晨,突下毒手,冲入学校向学生开枪。12名党员、1名团员惨遭杀害,40名学生被捕,史称“七·六”惨案。梁斌曾说:“自入团以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刺在我心上的第一个荆棘。二师‘七·六’惨案是刺在我心上的第二棵荆棘。‘高蠡暴动’是刺在我心上的第三棵荆棘。自此以后,我下定决心,挥动笔杆做刀枪,同敌人战斗!”
梁斌从1935年开始酝酿《红旗谱》。头十年中,他写了大量文章,《红旗谱》中很多人物、情节在这些作品中初具雏形,如《夜之交流》《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等。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旗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鲧简介
下一篇:盘点2010全球最性感的女人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梁斌 介绍简介-梁斌 简历-梁斌 作品】相关文章
【梁斌 介绍简介-梁斌 简历-梁斌 作品】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