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带答案)
逍遥右脑 2014-02-13 08:51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C.水面和山 D.河岸和船
2.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的大小为 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 R D.路程为1.75πR、位移的大小为 R
3.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加速度越大,速度可能在减小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D.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4.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 B 在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 5,在弹性限度内,当挂上80N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45,若要指针正对刻度20 应挂重物是
A.40 NB.30 N
C.20 ND.因 k 值不知无法计算
5.如图所示,用拇指、食指捏住圆规的一个针脚,另一个有铅笔芯的脚支撑在手掌心位置,使OA水平,然后在外端挂上一些不太重的物品,这时针脚A、B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方向的判断,下列各图中大致正确的是
6.图中的四幅图展示了某同学做引体向上运动前的四种抓杠姿势,其中手臂受力最小的是
A B C D
7.一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第7s内的位移为6m,则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A. 1m/s2 B. 2m/s2 C. 3m/s2 D. 4m/s2
8.石块A自塔顶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下5m时,石块B从离塔顶7m处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两石块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则塔高为
A.12mB.9.6mC.8.4mD.7.2m
二、多项: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1N,其中两个力大小分别为5N和8N,则第三个力大小可能为
A. 1N B. 3N C. 5N D.11N
10.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C. 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正压力成正比
D.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正压力的方向垂直
11.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 A、B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t=8s时,两物体相遇
C. 相遇前,t=4s时两物体距离最大
D. 相遇前,两物体最大距离为40m
1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4m,则可知
A. 第1s内的位移为2m
B. 第2s末的速度为4m/s
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1m/s2
D. 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为9m/s
13. 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N
B.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小于1.0×105N
C.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14.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1< 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则
A.若s0> s1,两车不会相遇
B.若s0= s1,两车相遇1次
C.若s0 D.若s0= s2,两车相遇1次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根据要求作答。
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则:
(1)打点计时器工作的周期是 ,根据纸带判断小车所做的运动是 ,理由是 。
(2)设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在计时器打出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表达式为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具体的计算结果是 m/s。
16.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原因是 。
(2)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 g的配重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g=10 m/s2),并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12345
配重(个数)01234
弹簧秤读数(N)0.501.001.502.002.50
测木块重(N)2.0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给出的坐标纸上作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测出木板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四、:本题共4小题,共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4分)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我们可以估测一根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在一根长为10cm细线的中点悬挂一质量为60g的玩具,开始两手并拢,然后对称的分开,当从刻度尺上读出两手间的距离为8cm时,细线断了。g取10m/s2,求这根细线承受的最大拉力。
18.(6分)一光滑圆球,重量为200N,紧靠墙壁用绳悬挂于O点。已知圆球半径为0.2m,绳长为0.2m,
(1)求圆球对墙壁的压力和对绳的拉力;
(2)若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00N,当绳的长度变为多少时,绳被拉断?,
19.(6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速度达到8m/s,接着做匀速运动,经过10s后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8s恰好停止。
(1)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2)汽车在加速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
(3)汽车一共前进的距离是多少?
20.(8分)在高11.25m的屋檐上,每隔一定的时间有一滴水落下。已知第一滴水落到地面时,第四滴水刚好离开屋檐,设水滴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求:
(1)第一滴水滴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水滴落下的时间间隔;
(3)第一滴水滴落地时,第三滴水滴距离地面的高度;
(4)第一滴水滴落地时,第二滴水滴和第三滴水滴间的距离。
21.(8分)相距d=170m的两物体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相向运动,初速度分别为v1=10m/s,v2=2m/s,均做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经过20s,两物体相遇,求两物体相遇时的速度。
某同学解答过程如下:
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相遇时,两物体位移大小之和为d,有
代入数据得加速度a的大小,再由公式 求得两物体相遇时的速度。
你认为上述解法是否正确?若正确,根据上述过程列式求出结果;若不正确,指出错误原因并求出正确结果。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4~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题号12345678
答案ACBBCBA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题号91011121314
答案BCDBDBCBDADABD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20分)
15.(1) 0.02s , 匀加速直线运动
△s 近似相等
(2)
(3) , 0.263m/s
16.(1) B
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或摩擦力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2) 0.25
四、:(共32分)
17.(4分)将重力沿细线方向分解,有
解得:G1=500N
则细线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N
18.(6分) (1)绳与墙壁的夹角θ=30°,将重力分解,有
则圆球对墙壁的压力和对绳的拉力分别为 和
(2)当球对绳的拉力为400N时,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α,有
,α=60°
则绳长为
19.(6分)
(1) (2)
(3)根据位移等于图象面积得:
20.(8分)
(1)
(2)
(3)
(4)
21(8分)
解法是错误的
由 ,代入数据解得
则相遇时 ,不符合题意,而且可以说明相遇前初速度小的物体已经停止运动,有
解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