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5-27 11:28
数学中计算上的错误是学生们常犯的错误,也是老师们在教学中最头疼的地方。归结原因大多说是粗心所致。难道真的只是粗心吗?我认为粗心其实就是知识点没掌握透彻,如果知识点掌握了,下笔时就会注意到易错点,也就没有所谓的“粗心”了。下面我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谈谈我对计算错误原因的认识和避免错误的办法。
我认为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的计算错误有密切的关系。
在计算中算法、算理、算律是基础,离开这三样,计算就是空中楼阁。所有计算都有严谨的运算程序,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各种计算进行具体拆解。每讲一类计算,都要让学生明白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般步骤。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每一步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算理。所以在每类计算题的开始教学中,都应该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步的依据,使算法和算理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这两样有时还不够,如果遇到比较繁琐的计算,按一般算法容易出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运算律优化运算过程,从而降低学生出错的机会。
学生对计算的算法、算理、算律理解了,还需要灵活运用。常见的运算错误有:利用乘法分配律漏乘,移项时忘了变号,解方程去分母时漏乘没有分母的项,解分式方程忘了检验等。这些错误的原因除了没理解算理外,还和教师过多地强调模仿运算和学生过早地进入重复机械的训练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去理解、去感悟,然后去应用,而不要一味地去强调格式运算。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去设计一些易错题,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计算的实质。比如说学习分式时,有学生会把分式通分和解分式方程的去分母混淆,这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关注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加强必要的练习也是避免计算中错误的关键。计算题虽说是比较简单的,但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计算的形成规律,及时组织针对计算的重难点进行训练,使学生形成计算技能。除了课后练习外我认为让学生养成每天两题的重难点练习的习惯是必要的,不仅要做并且还要能够讲述出来应该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需要注意的是什么。也就是上面说的算法、算理、算律能够理解深刻,灵活运用。并且还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使学生在经过多次练习后能够迅速想到最佳的解题办法并且遇到类似的题也可找到区别和联系。
学生在计算方面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应该正确对待、重视计算题。可是好多学生只求“会”,不实际求“解”。认为平时的话大概写一下,只要考试的时候认真写就可以了。真的能那样吗?也许考试的时候真的很认真了,但做题速度肯定会慢下来。所以只有在平时的作业中仔细认真,才能在考试中高效率完成,才能不犯低级错误。
其次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学生避免错误的首要任务。比如说有的学生写字很潦草,导致数字变形错误;有的学生喜欢口算不喜欢用草稿纸,但是复杂点的计算在草稿纸上演算是非常必要的;有的学生计算后不检查、错误了不纠正不反思,从而可能导致下次再出现同类型的错误。针对上面的现象,学生自己首先应该端正态度,不潦草,书写工整;其次准备一个草稿本,并且打草稿时应该书写工整,题号清楚,数字整齐清楚,题与题之间间隔适当,便于检查;计算后的检验要按运算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还有的学生是拿起计算题就做,实际上计算题也需要审题,审什么?审这个计算题的数字、符号;有哪些运算,是不是同级运算;有没有括号;计算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有简便算法,有的题需要分、合、转换才能使运算简便。所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但前提条件是要把题目抄写正确。
计算是数学的灵魂,避免计算上的错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石。教师应从学生的层面去研究怎样去教计算,如何让学生去学计算。学生只有重视计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习惯,不断练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晋城市第七中学)李娜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