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5-26 18:02
曾公亮个人资料
中文名:曾公亮
别名:字明仲、号乐正、曾鲁公、曾宣靖
谥号:宣靖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北宋
所处时代:北宋时期
出生地: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
出生时间:公元999年 逝世时间:公元078年2月27日
职业:政治家、军火家、思想家
职位:太傅、太师、中书令
爵位:兖国公→鲁国公
成就:引鉴湖水入曹娥江,解除民边水患;参与编撰《武经总要》;绘像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曾公亮简介
曾公亮(999年-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人(今福建泉州市)。北宋著名政治家、军火家、思想家。出身晋江曾氏。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曾公亮生平简介
乾兴元年(022年),曾公亮受父命奉表晋京祝贺仁宗登基。仁宗任命其为大理评事。公亮立志从正途登官,不愿斜封,未赴调。
天圣二年(024年)中进士,授越州会稽知县。
天圣六年(028年)他治理镜湖,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使湖边民田免受水涝之苦。由于父亲在会稽境内买田而犯有过失,贬官监湖州酒。数年后,入京任国子监直讲,后改任诸王府侍讲。不久,升任集贤殿校理、天章阁侍讲、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一年后,应当按照旧例考试馆职,单独进献自己所写的文章,授集贤校理、天章阁侍讲、修起居注。提升天章阁待制,赐予金紫衣。
皇?三年(05年),曾公亮升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嘉?六年 (06年),升任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宰相韩琦共同主持朝中政事。
英宗即位,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之前,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宋神宗即位后,曾公亮加职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
熙宁二年(069年),任昭文馆大学士,累封为鲁国公。由于年老请求离职。
熙宁三年(070年)九月,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熙宁四年(07年),曾公亮起判永兴军。在此之前,庆州士兵叛乱,被诛杀,但余党到处逃跑,从陕西以西都警惕戒备。检阅义勇,增加边境守兵,移内地租赋,人情骚动。曾公亮镇静对待,依次上奏罢免,专门裁减抑制多余的费用。长安豪强喜欢制造谣言,声称士兵埋怨削减费用,打算在元宵夜勾结其他军队发动叛乱,邦人十分恐慌。有人劝曾公亮不要出游,曾公亮不为所动,张灯尽情观赏,和宾客佐僚直到傍晚才回来。任职一年后回到京师,不久就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078年),曾公亮逝世,享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为他辍朝三日,追赠太师、中书令,得以配享英宗庙廷,谥号宣靖。到下葬时,神宗亲自篆写碑首名为“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
曾公亮生平评价
曾公亮最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支持他变法。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曾公亮说:“陛下和介甫(王安石字)就像一个人,这是天意。”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宠幸。
曾公亮墓
曾公亮葬于河南新郑县,墓址在今河南新郑市八千乡辛庄村南一华里处,其墓冢与“重修曾坟寺碑”尚存。墓碑为宋神宗亲笔:“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