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名人聂耳的励志故事

逍遥右脑  2017-05-22 09:06

  聂耳,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名字,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乐曲就谱自于这位天才音乐家之手。郭沫若曾赞誉他是“中国革命之号角”。聂耳23岁短暂生命中留下的乐章,奏响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最强音,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前进!前进!前进!进!”

  生平

  只有23岁的短暂生命,却做过学 生、士兵、店员、演员

  到上海后,他为生活所迫去烟店当 店员;19岁才正式开始艺术生活。 因耳朵非常敏锐,别人起了个绰号 叫“耳朵先生”,他索性改名聂耳

  吹响抗日号角的音乐家不幸死于 敌国,郭沫若认为致溺原因不明

  聂耳,原名聂守信,号子义,191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市,祖籍玉溪县。父亲是个中医。他4岁丧父后,母亲靠艰难地经营药铺和帮人做针线养活全家。

  童年时的聂耳,受到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喜爱唱民歌的母亲是他最早的音乐启蒙教师。他10岁时从邻居那里学会了吹笛子,后又学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并参加了学生音乐团,并担任指挥。1927年,他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受到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风潮影响,读到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杂志。

  在革命处于低潮的1928年秋,他加入了共青团,并参加了秘密印刷和散发传单等工作。1930年春,中共云南省委遭受严重破坏,聂耳得知有叛徒供出他参加共青团的情况,马上去了上海。

  刚进入上海的聂耳,为生活所迫去烟店当店员。翌年,烟店倒闭,他一度徘徊街头,后考入明月歌剧社,自19岁起正式开始了专业艺术生活。当时,他因耳朵非常敏锐,别人起了个绰号叫“耳朵先生”,他索性就此改名聂耳。

  聂耳进入歌剧社后,便遇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翌年初的“一二八”事变。他积极参加救亡运动,并与作家田汉结识。1932年夏,他到北平投考艺术学院未被录取,找工作无着,返回上海。1933年初,经田汉介绍,聂耳秘密加入共产党。此后,聂耳在影业公司和唱片公司谱曲,并经常登台演出,谱出的许多歌曲传唱于全中国,并驰名海外。

  1935年4月初,党组织得知聂耳有被国民党逮捕的危险,且考虑到他有去国外学习的愿望,于是通知他先去日本,再从那里转道去苏联。聂耳于4月中旬东渡后,受到中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日本一些进步文化人士如秋田雨雀、滨田实弘等也邀请他参观剧团,进行交流。聂耳是抗日斗争的鼓动者,但对日本文化有浓厚兴趣,此前也学过日语,于是计划停留一年。此间,他最后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把乐谱寄回国内,并在留学生聚会上演唱。同年7月,聂耳于暑假期间赴藤泽市的鹄沼海滨,住在日本友人家中,一面练琴一面天天游泳。7月17日,他不幸在海中溺亡。郭沫若于1954年在为他题词时感慨说:“不幸死于敌国,为憾至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聂耳尸体火化后,被生前好友送回国,归葬于家乡昆明西山,解放后修建了陵墓。日本的友好团体,也在他遇难的藤泽市海滨建立了纪念碑。他去世的那个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并奏出了《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国人所吟唱的最强音。

  故事

  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 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辉煌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

  日本侵华和国内抗日群众运动的风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乐与革命从此结合到一起。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的十天后,即2月7日,在外面隆隆炮声可闻、难民在街上到处流离奔走哭喊的环境中,聂耳在日记中首次提出“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聂耳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又是一个革命者,而且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的辉煌。他的一系列作品,特别是《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

  《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不幸正逢聂耳去世,但这支歌作为民族革命的号角响彻了中华大地,还享誉全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印等许多国家电台经常播放此歌。战争结束前夕,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将其列入《盟军胜利凯旋之歌》中。

  新中国成立前夕征集国歌时,周恩来就提出用这首歌,并在新政协会上一致通过。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和此后每年的国庆节,聂耳谱出的乐章都雄壮地奏响,这足以告慰亡逝于异国的英灵。

  音乐创作生涯只有两年,却创作 出许多影响几十年的歌曲

  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 秋末深入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 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 并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他 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积攒,才买到 一把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

  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大路歌》、《码头工人歌》、《开路先锋》、《新的女性》、《毕业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个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记中总结说:“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

  从小家境贫寒的聂耳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鄙视那些钻在“象牙之塔”中的孤芳自赏和为少数人服务的“阳春白雪”。他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在上海,他经常踏着晨霜夜路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女性》。聂耳还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问寒问暖,那首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吟诵出来的。

  聂耳没有像样的创作条件,到上海一年后经过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多年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热,到北京一次连续登台演出四天仅得6元钱报酬。这不仅使他从心底更憎恨资本家老板剥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断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声。

  田汉在香烟包装纸上匆匆写下 《义勇军进行曲》,聂耳于国内定 下初稿,最后谱成于敌国境内

  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二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已来追捕,他仓促间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歌词,就被抓进监狱。

  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聂耳由此更激发了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国,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川端康成简介
下一篇:名人励志:李冰冰的励志故事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关于中国名人聂耳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中国名人聂耳的励志故事】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