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5-20 08:46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已不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但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俗地讲,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学习过程中,从不参与到愿意参与,从少参与到合作互动;情感态度上,从不喜欢这门课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现实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关键还是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到唯有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积极通过情境创设、策略改进、思维训练、手段创新、情感激励等方式与途径,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出色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培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如痴如醉的热情,会把学习数学看成是一种成功的满足。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介绍我的几点做法:
1.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2.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已经形成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作为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喜爱各种各样的情境,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新课改后的课堂,我们一直都很注重情境教学,一堂课就好像在给学生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的教学学生不感兴趣也不行了。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热爱学生。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学生如果对教师有不喜欢或敌对情绪,他就不会听你所说,甚至还会与你作对。因此,平时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熟悉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教师不要让学生感觉你高高在上,应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交朋友,真诚地对待学生,使学生对你产生亲近感。让学生明白你的真诚,当学生把你当作朋友以后,那么你的教育观念、你的教育方式,就会很容易得到他的认可。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一种轻松自然,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高、反应迅速、思维活跃,有利于他们心智的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间接的认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教与学、讲与练、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深入钻研教材。教师应根据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前后,让学生更容易吸收。
其次,精心设计教案。设计教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知识容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好时间,同时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最后,精心制定教案。制定学案是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反馈的途径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本节课要完成的知识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制定成学案,学案分课前预习部分和课堂演练部分。让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再通过课堂演练,掌握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制定的学案要一定有目的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拓展性,让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总之,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教材充满了期望,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们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数学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有效,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