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重在搭建充满灵性的课堂
逍遥右脑 2017-05-19 09:15
当高中课程改革进入到学校实施阶段后,立足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就成为高中新课程理念付诸教育实践的主要环节,也是广大教师、学生全面参与课程实验的最直接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或许会发生一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或许会发现一些教材、练习等内容的改变,然而最根本的变化,在于将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与高中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基本定位、与课程在结构、内容、学习方式、评价、管理等具体变革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教育??课程??课堂成为层次分明又紧密联系的实践统一体。
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搭建起开放、鲜活、“充满灵性的空间”,使课程具有激发成长的生机与活力,让教师和学生作为主动的参与者共同经历一种成长的感受和行动。可以说,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体现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一种对话理解的生活体验,一种蕴含学科独特性的学习过程。
作为体现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期待着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责任与使命有清醒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由此,教书育人成为课堂上的真实。
作为一种对话理解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期待着具有丰富性和关联性,围绕内容激活个体进行我-我、我-他人、我-世界、我-自然等多视角的“视域融合”,进而促进其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的提升。
作为一种蕴含学科独特性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期待着课堂带给学生的,是源自各个学科特有魅力的触动,教师在不断研读课程标准中深化对所教学科的本质理解,引领学生经历着也奠定着在兴趣、知识、运用、创造、研究的强烈愿望和学科专业基础。
可见,课堂教学体现了课程的教育专业性,也是教师不断探索、尝试、完善的教育行动。叶澜教师曾提出一堂好课应体现为是“一节有意义的课、一节有效率的课、一种生成性的课、一节常态下的课”。那么关注课堂教学,就不仅看到显见的行动或变化,更应透过变化看本质,将课堂教学促进发展、关注成长作为不懈的目标。唯此,课堂、课程才会充满教育意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