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逍遥右脑  2014-01-24 06:44


一、目标与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现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讨论“台独”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组织学生收集“海峡两岸交往”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探究,学会合作处理问题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活动,了解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关心祖国统一的大事,增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树立“台湾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会统一”的信念。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为祖国统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演示有关资料,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师生共同探究,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使学生对台湾问题形成较深刻的认识。其模式为:提出探究问题一课堂讨论一观点展现一归纳总结。
2.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会从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把握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掌握“汪辜会谈”等基本史实。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海峡两岸的交往展开。教师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结合学过的知识,以文字形式整理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台湾的历史。通过师生广泛的讨论及进行建设性想像,勾画出祖国统一后的美好前景。最后举办“海峡两岸交流”展览会(课前做好准备:查阅网站、书报,搜集资料并阅读教科书),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教学程序框架:

【说明】框架中的“拓展”是指“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主题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资料,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框架中的“知识链接”是指通过对台湾自古属中国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认识到“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史实,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引入

方法1

创设情境法

多媒体放映香港澳门回归纪实片段(全国上下激动、兴奋的场面)。
教师导入:1997年7月1日离家近百年的香港顺利回归;1999年12月20日,离家300多年的游子——澳门回到了母亲怀抱!这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辉煌篇章。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还少谁呢?(生:台湾)
提出问题:那么,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如何推进的?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如何?引入新课。

方法2

激趣引入法

播放余光中的《乡愁》,教师介绍:《乡愁》的作者是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余光中。这首诗,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海峡两岸原来的关系如何?祖国统一大业是如何推进的?引入新课。

方法3

歌曲引入法

播放音乐,师生共唱《七子之歌》。
师:歌词中澳门在深情地呼唤:“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回来……”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同时,所有的华夏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台湾也早日归来,实现祖国的统一。引入新课。

方法4

激情引入法

出示教科书课前导入框的图片,教师介绍:1993年10月,在北京保利大厦剧场的舞台上,风帆随着惊涛骇浪上下翻卷,祖国大陆的先民正在驾舟渡海,与大海搏击。台下的观众热烈的掌声阵阵不息。这是台湾艺术家演出的舞剧《薪传》的一个场景。这个舞剧表现了三百年前来自祖国大陆上的先民跨越海峡、开拓台湾的艰辛历史,也表现了两岸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这次演出正是两岸文化交流盛况的一个缩影。引入“海峡两岸的交往”(出示课题)。
五、重点解决和难点突破
本课重点是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本课的难点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要解决重难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片,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探究问题。通过互相探究、交流,找出海峡两岸交往日益频繁的史实,引导学生为祖国统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树立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活动内容1

课前由学生查阅台湾的历史知识,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题,在课堂上针对这一题目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古称夷洲。明末(1624年),荷兰殖民者曾侵占台湾。清顺台十八年(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甲午中日战争后,自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达50年之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归还我国。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
利用多媒体演示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一以贯之,同时又发展变化着的方针政策及相关资料,提出探究问题:
(1)新中国刚成立时,党为什么决定武装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为什么确立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后,党为什么不再用“解放”一词谈台湾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以上三个问题,理解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评析】
通过利用多媒体演示,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内容2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历史上的“一国两制”的例子?
生:唐朝时边疆民族与中原的“一国两制”。
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与国统区采用“一国两制”。
生:港澳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
师:祖国统一后,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与历史上的“一国两制”是否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请具体说明。
生1: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
生2: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生3: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生4: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人自己来管。
得出结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后,祖国的统一与历史上任何时候的统一都会不同,是前无古人,现无成例的开创性的伟业。
师: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隔阂、缓和两岸关系的措施。(请学生朗读教科书有关文字。)
师: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的构想和缓和两岸关系的措施,在台湾岛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了对中国大陆的政策。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并在经贸、学术、新闻出版等方面采取较为松动和弹性的做法,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指导学生看“大陆台湾人士到台北红十字会要求与内地亲友通信并到内地探亲”插图,插图反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师: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开始进行经济性商谈和政治对话。(出示“汪辜会谈”的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了解“汪辜会谈”,认识“汪辜会谈”搭起了两岸沟通的桥梁,对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的秩序化将是一座丰碑。
师: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然而,台湾当局却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这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破坏了和平统一的基础。(学生列举台独分子及台独活动、外国势力的干涉,就此发表看法。通过讨论认识到要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必须反对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
(出示江泽民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教师明确:中共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态度是,解决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不希望别国干涉,一贯主张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解决,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
师: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神圣的历史责任。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办?
生:(学生积极讨论。)我们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宣传“一国两制”构想,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评析】
本案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通过探究问题及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一种新体验,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了学生获取新知、分析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

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的课外知识,开展拓展研究
材料一: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我们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不能没有限度,既有限度就不能“完全”。“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二、研究方法

1.确立课题: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
2.探究方法: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网站查阅资料。
3.探究过程:
(1)假设:台湾“完全自治”。
(2)验证:
生1:台湾“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
生2:中国分裂就会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生3:外国势力就会插手台湾事务,干涉中国内政。
生4:那就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3)结论:台湾“完全自治”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海峡两岸人民是决不会答应的。因此,假设不成立,所以说中国大陆和台湾只有和平统一,实行一国两制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活动总结:
请你就“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这一问题提出设想,写一篇小论文。
七、评价建议
知识与技能评价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钢铁长城
下一篇: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相关文章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