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教案

逍遥右脑  2014-01-21 16:40

2012届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第22讲
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试说明在古代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的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由于高考过几年规定不直接考查古汉语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项中作间接考查,所以本讲着重讲后一项。
一、理解句子
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读cuàn)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
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相许”,许之,答应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中”,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
二、翻译句子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多年来,文言文翻译都是用四选一的选择题来考查的,从2002年起改用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翻译的能力。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高考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其主要之点分述如下:
1.字字落实
“字字落实”,是一个原则的要求,应区别以下不同情况:
(1)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不必翻译。
(2)删。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中可以删去。
(3)换。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
2.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
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这便译出了全句用词的特点。
3.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所谓原文造句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译出这种造句的特点,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
例4: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下天笑。(《屈原列传》)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①“是以”是“以是”的倒置,“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翻译时的都要顺过来。全句可译为: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句②“兵挫地削”、“为天下笑”都是被动句。全句可译为:(楚怀王)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削,失去了楚国的六个郡,他自己也死在秦国,被天下人嘲笑。
句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语后置),全句可译为:主意拿定,寻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寻找到。
上列三点是就句子本身翻译说的。在动手翻译之前还得顾及语境。这在“理解句子”中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三、典型题分析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李广)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
这是2002年全国卷第16题,原文的节录。
第(1)题有两个难点:一是“其”是代词还是语气副词?二是“之谓也”是古汉语的固定结构,表达什么意思?太史公引《传》曰的“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其中的文字不可能是针对李将军的事说的,因此“其”只能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而不能译成“这”。“之谓也”可译为“说的是”或“是说”。因此全句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第(2)题的考查点在“及”,“知”和“尽哀”这三个点上。及,到;知,了解、熟知;“尽哀”是两个词,尽,竭尽,哀,哀悼。据此,全句可译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译文:

(2)天下之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这是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试题。
第(1)题,从字字落实的角度,应注意:尝,曾经;穷困,困窘,而不是经济上贫穷;不以我,不认为我;时,时运。全句应译为: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第(2)题,多,动词,赞美;知,识别,了解。全句应译为:人们(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3.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译文:

这是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16题,原文略。说,用作名词;达,了解,明白;仆,“我”的谦称;微,不显露的,内心的;趣,意向,志向;规,打算。全句可译为: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们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四、练习与答案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译文: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
2.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宓之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1)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
译文:
(2)子亦有以送仆乎?
译文:
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
4.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夫犬、马上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

(2)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 :“魏公①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②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③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新唐书?魏征列传》
【注】①魏公:李密。②隐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征典书檄 典:主管
B.征不谢去 谢:告辞
C.卒归唐者 卒:通“猝”,仓促
D.不早自图 图:谋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贼粮尽且去若属皆且为所虏
B.会窦建德陷黎阳 会天大雨,道不通
C.威之所被半天下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
(3)根据文意,对下列各句补出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自请安辑山东,乃擢(魏征)秘书丞,驰驿至黎阳
B.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元宝藏)促召之
C.建德败,(魏征)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魏征)为洗马
D.王责谓(李建成)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魏征有远见的一组( )
①有大志,通贯书术
②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③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④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
⑤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
⑥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⑥D.②③④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接应李密起义,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
话,于是催人召来了魏征。但魏征进十策献秘计,李密都不予采用。
B.魏征给当时还是李密的部下李?写了一封信,劝说李?背叛李密而归附于唐。他的
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李?处在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危险。李?
得信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
C.窦建德攻破黎阳,捉住了魏征,并任他为官。后来窦建德被打败,魏征和别人一起
跑到关内,李建成任命他做了官。魏征根据当时的形势,暗中劝说李建成早打主意
对付李世民。
D.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中,李建成遭到失败。李世民责备魏征事前挑拨他们
弟兄的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
译文:
②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译文:
附:答案及简析
1.(1)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
(2)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
2.(1)宓子贱当单父的县令,去拜访阳昼。(过,拜访;阳昼,从下文可知是人名)
(2)您有什么(治民的办法)送给我吗?
(有以,有什么办法;仆,“我”的谦称。从下文阳昼回答看,“送”的不是一般礼物,而是“治民之本”)
3.(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王、霸,都用作动词,足,意动用法;莫之若,“莫若之”的倒置)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其,表推测的语气词;几,将近,接近;是以,“以是”是倒置)
4.(1)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早晚都完全显现在人们面前,不容易画得像。(罄,尽,完全显现;类,像)
(2)鬼魅是无形的,不显现于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5.(1)C (卒,最后,终于) (2)C (前一个“被”,是“施及,加之于上”的意思;后一“被”表被动) (3)C (A应为“魏征”;B应为“李密”;D应为“魏征”)
(4)C (①②⑤项都不能说明魏征具有远见) (5)A (李密是对发来的文书“称善”;“说密”是劝说李密,并非“献秘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专项复习教案
下一篇:辨析并修改病句学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2届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2012届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教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