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教育孩子最不该“滥用处罚”

逍遥右脑  2017-05-16 11:12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个误导之“滥用处罚”

三岁的小庭很喜欢巴斯光年(电影《玩具总动员》中的角色),所以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巴斯光年的玩具。有一次妈妈出门时把玩具放在桌子上,小庭想玩,可是桌子太高了,怎么也拿不着,这让他十分懊恼和沮丧。可是小庭并不放弃,小手努力、再努力地往上伸,结果一不小心碰得玩具掉了下来,摔坏了。小庭十分慌张地看着玩具,心想完蛋了!要是被妈妈发现该怎么办呢?

果然,妈妈刚到家就发现了掉在地上的玩具,而且坏掉了,就问小庭:“你知不知道巴斯光年怎么掉下来的呀?”

小庭害怕挨骂,撒了谎,摇头说“不知道”。妈妈发现小庭的表情怪怪的,显然没说实话,立刻罚他站在墙角,面壁思过。

其实,小庭妈妈这种短时间内的抑止是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伤害的错误行为,除此之外,处罚行为本身并无太大的意义。父母处罚孩子,只能留给孩子短期的印象,这类印象大多是处罚行为本身以及在处罚过程中孩子所受到的痛楚,对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认知却相当有限。因此想要使用“处罚”来达到规范行为、纠正错误的目的,会很难达到父母的期望。

处罚行为的益处是可以阻止不幸事件的发生,例如:孩子玩火、开关煤气、在车子行进时打开车门等危险行为,以上这些行为若不加以制止,可能会对亲子双方造成重大的伤害。因此,适当及时的处罚能帮助孩子避免危险,减少伤害,但需趁机进行教育,才能达到“处罚”的目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父母是否选择使用处罚的手段,“事前沟通”都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而“沟通”和“处罚”都可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沟通”着重在事前的告知与说明。孩子年幼时的生活教育在其成长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导孩子如何分辨是与非、对与错、该与不该以及何种行为不被允许等等。一旦孩子能够清楚地接受父母灌输的观念,并且确实做到,处罚行为自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相当重视,并且做到了事前的教育和沟通,然而孩子难免会疏忽、遗忘了父母的叮咛,此时,适时、适当的提醒或是处罚将会帮助父母有效管教孩子。

另外,虽然通过“沟通”与“处罚”都能达到教育下一代的目的,但是由于亲子间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并不相同,再加上彼此的心智年龄、学习能力等差异,父母是否要把处罚的方式作为教育的手段,实在需要三思而后行。

原则上,“罚”与“不罚”应该取决于该项错误行为的性质。如果孩子知道说谎是不对的“行为”,但是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不择手段时,那么适当的处罚将有助于孩子的品格培养。但如果是孩子的“能力”不足,无法分辨说谎是一件不对的行为时,那么即使父母给予再多的处罚,也无法改变孩子的认知,该项错误将不可避免地一再重演。因此,家长在面临“罚”与“不罚”的两难局面时,应该先冷静思考孩子错误行为的性质,再决定采取何种适当的措施。如果最后真的必须要处罚孩子,请选择合理的处罚方式,以免徒劳无功,又破坏亲子关系。

总而言之,考虑到处罚的使用时机、使用后的成效以及对孩子日后的影响,父母们在施行处罚前,应该花较多的时间衡量各种主客观因素,比如孩子对于何种处罚方式较能接受,同时又可以使其偏差行为获得矫正,从而使错误不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出现。

“处罚”的价值只在于短时间内对孩子特定错误行为的制止与纠正。要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仅靠“处罚”是不够的,“事前的沟通与说明”、“事后的检讨与强化”将会是为人父母可以依赖的好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研究:孕妇吸烟可能导致孩子行为反常
下一篇:爱撒谎的孩子可能创造力高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提示:教育孩子最不该“滥用处罚”】相关文章
【提示:教育孩子最不该“滥用处罚”】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