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复习顺乎世界之潮流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逍遥右脑  2014-01-11 09:57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解析:清朝末年,西方在工业革命的促进下,科学技术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心意思西器制作方法大多来源于中国可以看出诗作者的盲目自大。
答案:C
2.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
解析:A项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它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四个选项中最早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著作。
答案:A
3.书评:“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
解析:从材料信息“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可以看出是对《海国图志》的评价,因为这本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答案:A
4.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答案:A
5.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分别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内容分析。④错,1859年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就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答案:D
6.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解析:“向西方学习”本身就已表明“天朝上国”意识的失败。此阶段学习西方,主要侧重学习西方以军事科技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制度的落伍。所以序号②、④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7.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
A.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解析:两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早期维新思想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答案:C
8.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解析:针对韩愈《原道》里对君主的吹捧,严复揭露君对民的苛求与残暴,严复指出:君不是救世主,而是窃国大盗。这体现了维新派代表人物抑君权、张民权的主张。
答案:C
9.“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解析:抓住材料中“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这一关键信息,判断该思想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即中西结合。
答案:B
10.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社会福利制度”“专门的技术训练”,可判断①③④正确,②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不符,康有为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故选B。
答案:B
11.1897年杭州诂经精舍主持人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大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我与各位同学抱着古老的遗经不动,这是前人所说的不通世变的鄙儒。”导致俞樾发此慨叹的原因不包括(  )
A.民族危机加深 B.皇帝实行变法
C.通商口岸设立 D.维新思想传播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这说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导致西学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维新派积极提倡西学。
答案:B
12.孙中山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为实现社会相对公平,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解析:孙中山针对中国的贫富不均提出了民生主义,所以具有实现社会相对公平的主张和要求。
答案:C
13.20世纪初,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就其实质而言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B.要不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论战
C.围绕三民主义展开
D.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解析: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代表人物都属于资产阶级,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A、B、D三项错误。根据论战内容来判断,论战实质是围绕三民主义而展开的。
答案:C
14.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解析:A项仅仅表述了近代化的一个方面,即国内阶级矛盾方面,但没有看清中国的社会性质;B项仅仅看到中外民族矛盾,没有兼顾阶级矛盾;C项迷惑性较强.但实际上也是只表述了中外民族矛盾;D项全面表述了近代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答案:D
二、非
15.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林则徐认为:“黄河南行,非河之性,故屡治而屡为患。”“欲救江淮之困,必须改黄河于山东入海。”……林则徐提出,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对国家和商人都有利。实行“重商力”,要有好的政策。在救灾的过程中,要注意照顾米商的利益,要利用商人的积极性战胜粮荒。中国还应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坚决反对顽固派闭关禁海、与外国断绝往来的愚蠢做法。林则徐、魏源等力主允许民间开矿,反对政府独占。……有识之士认为,把漕运改为海运,省力省时省钱,益国利民。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有识之士提出从哪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
(2)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抓住材料一中“欲救江淮之困,必须改黄河于山东入海”“重商力”“开展对外贸易”“允许民间开矿”“把漕运改为海运”等关键信息归纳。第(2)问注意抓住材料二中“公立政府组建”“育婴院”“义务教育培养”等信息来比较分析。
答案:(1)从兴修水利、重商力、准开矿、与外通商、提倡海运、革除漕运积弊等方面发展经济。
评价:由于顽固派的专权,未能立即发挥大的作用。但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对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向近代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2)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根源: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16.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四则材料各是哪派的观点。第(1)问应明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观点,从材料二中“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这一信息来看,张之洞属于洋务派。第(2)问注意材料三中“两位先生”这一信息,表明这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观点。第(3)问要明确材料四中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这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第(4)问应结合四则材料从学“长技”到“民权”及“民主科学”再到学马克思主义来归纳概括。
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4届高三历史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下一篇:2014届高考历史复习创新检测题及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4届高考历史复习顺乎世界之潮流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相关文章
【2014届高考历史复习顺乎世界之潮流单元测试题(有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