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概念

逍遥右脑  2017-05-12 10:25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研究的是关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研究宏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探索微观世界。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讯、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3、科学探究物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这是绝对的,但对“运动”与“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4、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秒表或停表。

5、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6、长度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

7、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小的单位有“毫秒(ms)”、“微秒(us)”。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航海中的长度单位有:1海里=1852米;天文学中: 1光年=9.46053×1015米

8、正确使用刻度尺:①使用前要先观察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正确放置刻度尺:沿着被测物体,不要放歪;刻度尺较厚时,要让刻度紧贴被测物体。③正确读数: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正确记录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记录的有效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两部分。

9、测量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0、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此公式可以变形为S=vt或t=s/v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常用的还有“km/h”。(备注:在速度公式中,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单位要统一,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是一定,与s不成正比,与t不成反比。)

11、常见的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叫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大致速度:人步行1.2m/s ;自行车 5m/s ;火车 28m/s ;客机 250m/s ;子弹 900m/s ;光 3×108m/s 。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标准大气压,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在水中是1500米/秒,钢铁中是5200米/秒。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要分辨回声,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至少在0.1秒以上,若小于0.1秒就听不到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

6、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7、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响度、音调、音色。

①物理学中把人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②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 Hz表示。物体每秒振动1次,其振动频率为1Hz。③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叫做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8、噪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公害。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对人身心健康有影响、防碍人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9、噪声的防治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一般减弱噪声有三个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10、声波的频率范围是10-4Hz到1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 Hz到20000 Hz之间的声音。通常把高于20000 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次声。

11、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波长短,穿透性强;主要用途有超声雷达、超声诊断仪、超声消毒、超声清洗、超声乳化、焊接等。次声波传播距离较远,穿透能力强,破坏性强,危害性大,但也能预报自然界的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

第四章 多彩的光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等是自然光源;通电电灯、燃烧的蜡烛、点亮的油灯等是人造光源。

2、从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便看见了这个发光体。

3、.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4、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直线称为光线。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

5、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8 米/秒。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的3/4,在玻璃中是空气中的2/3。

6、光遇到任何物体表面时都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一束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时,其反射光束依旧平行,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平行光经比较粗糙的表面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的反射叫漫反射。

8、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9、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象。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象。球面镜成的像都是虚象,凹面镜有会聚作用,凸面镜有发散作用。

10、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中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1、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盛满水的盆底看起来上升;河水看起来变浅了;厚玻璃后的铅笔看起来好像错位;有时出现自然奇观——海市蜃楼。

12、折射现象的应用:主要应用在制成各种光学器件,如三棱镜、凸透镜、凹透镜等。①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七色光经过三棱镜后又能混合成一束白光。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基色”。红、黄、蓝称为颜料的“三原色”。一般红、橙、黄属于暖色,绿、蓝等属于冷色。 ②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老花镜。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用符号u表示。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像距。③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是一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如近视镜。

1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象;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象;当物距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象;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象;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象。

16、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7、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8、“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短,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远视” 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②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3、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力的三要素。

5、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6、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7、正确使用弹簧秤:①了解量程,不要测量超过量程的力;②明确分度值,正确读数;③使用前要校零;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8、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9、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牛/千克。这个定值用符号g表示,重力用符号G表示,质量用符号m表示,则它们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用重垂线可以指示重力的方向。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1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还有毫克(mg)、克(g)、吨(t)等单位。1t=1000kg 、 1kg=1000g、1 g=1000 mg

1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产生的滑动摩擦力越大。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二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第一节
下一篇: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土地资源课后检测题及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二物理概念】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概念】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