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
逍遥右脑 2014-01-07 10:34
M
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欧巨变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解体。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实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要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剧变的过程,找出两国在变化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历史。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钱其琛的谈话,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苏联的解体是重点。苏联解体,使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中的苏联一极垮台,这标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支配了国际关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此后,世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全章教材的重要关键。
难点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要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诸多因素中找出决定性因素。另外,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出相应的历史教训。
课堂教学设计
师:第五章第三节“美苏争霸”提到,20世纪70年代时,苏联在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方面咄咄逼人。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进行核军备竞争,企图以此来拖垮苏联经济。到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难。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世界的两极格局崩溃。
一、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发生和实质
师:从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波兰和民主德国在剧变的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特点?
生:(阅读教材有关波兰和民主德国剧变过程的小字内容,进行思考并作答)
师:不仅波兰和民主德国在剧变的过程中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经历了三个阶段,而且东欧其他国家也同样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执政的*******和工人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出现了反对派;第二阶段是执政党被迫妥协退让,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势力不断扩大;第三个阶段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实现政权更迭。伴随着*******和工人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方面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方面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师:东欧各国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然后教师再次强调)
师:东欧剧变的实质是指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使得举世震惊的一连串“多米诺骨牌”式的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打出钱其琛谈话的投影片。具体内容见后面的附录)讨论一下,钱其琛把东欧剧变的原因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2.东欧剧变的原因
生:(进行讨论。此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内、外两方面去考虑)
东欧发生剧变的原因从内部来讲,既有经济、政治的原因,也有历史、文化的影响;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政治反对派的作用。从外部环境来看,西方国家对东欧实施“和平演变”战略,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渗透,苏联外交理论、对外政策的变化也起了相应的作用。因此,东欧动荡是这些国家内部与国际背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材上把东欧剧变的原因做了更加细致的分析。请同学们看书,书上总结东欧剧变的第一个原因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
师:第一是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在二次大战期间,完全处于法西斯国家军队及其傀儡政权的控制之下,多数国家的*******(工人党)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像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是在苏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的。因此,这些国家的*******执政后,其政治、经济、外交,甚至领导人的任命和更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1949年初,苏联与东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经互会”,在这个组织中也存在着某些不符合平等互利原则的现象。如果说在东西方冷战的背景和国内外阶级较量十分尖锐复杂的情况下,维护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政权是东欧国家的第一任务,那么这种强调政治上、经济上的一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各国国情和经济利益的做法还是能够被接受的,但是,随着和平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一致性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因此,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师:东欧剧变的第二条原因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
师:第二是内部原因。大多数东欧国家解放后在经济上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管理体制,实行高积累、高投资,追求高速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后来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自70年代后期以来,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是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师:东欧剧变的第三条原因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
师:第三是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下面讲苏联解体时再进行分析)
师:东欧剧变的第四条原因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
师:第四是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按照尼克松的解释,“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寻找一种办法越过、潜入和绕过铁幕”,在两种制度之间进行一场“和平竞赛”,“这种竞赛将会促进他们的制度发生和平演变”,以使“共产主义从内部解体”。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和平演变大致有以下几条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欧巨变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解体。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实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要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剧变的过程,找出两国在变化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历史。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钱其琛的谈话,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苏联的解体是重点。苏联解体,使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中的苏联一极垮台,这标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支配了国际关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此后,世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全章教材的重要关键。
难点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要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诸多因素中找出决定性因素。另外,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出相应的历史教训。
课堂教学设计
师:第五章第三节“美苏争霸”提到,20世纪70年代时,苏联在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方面咄咄逼人。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进行核军备竞争,企图以此来拖垮苏联经济。到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难。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世界的两极格局崩溃。
一、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发生和实质
师:从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波兰和民主德国在剧变的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特点?
生:(阅读教材有关波兰和民主德国剧变过程的小字内容,进行思考并作答)
师:不仅波兰和民主德国在剧变的过程中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经历了三个阶段,而且东欧其他国家也同样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执政的*******和工人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出现了反对派;第二阶段是执政党被迫妥协退让,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势力不断扩大;第三个阶段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实现政权更迭。伴随着*******和工人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方面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方面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师:东欧各国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然后教师再次强调)
师:东欧剧变的实质是指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使得举世震惊的一连串“多米诺骨牌”式的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打出钱其琛谈话的投影片。具体内容见后面的附录)讨论一下,钱其琛把东欧剧变的原因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2.东欧剧变的原因
生:(进行讨论。此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内、外两方面去考虑)
东欧发生剧变的原因从内部来讲,既有经济、政治的原因,也有历史、文化的影响;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政治反对派的作用。从外部环境来看,西方国家对东欧实施“和平演变”战略,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渗透,苏联外交理论、对外政策的变化也起了相应的作用。因此,东欧动荡是这些国家内部与国际背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材上把东欧剧变的原因做了更加细致的分析。请同学们看书,书上总结东欧剧变的第一个原因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
师:第一是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在二次大战期间,完全处于法西斯国家军队及其傀儡政权的控制之下,多数国家的*******(工人党)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像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是在苏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的。因此,这些国家的*******执政后,其政治、经济、外交,甚至领导人的任命和更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1949年初,苏联与东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经互会”,在这个组织中也存在着某些不符合平等互利原则的现象。如果说在东西方冷战的背景和国内外阶级较量十分尖锐复杂的情况下,维护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政权是东欧国家的第一任务,那么这种强调政治上、经济上的一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各国国情和经济利益的做法还是能够被接受的,但是,随着和平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一致性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因此,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师:东欧剧变的第二条原因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
师:第二是内部原因。大多数东欧国家解放后在经济上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管理体制,实行高积累、高投资,追求高速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后来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自70年代后期以来,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是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师:东欧剧变的第三条原因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
师:第三是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下面讲苏联解体时再进行分析)
师:东欧剧变的第四条原因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
师:第四是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按照尼克松的解释,“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寻找一种办法越过、潜入和绕过铁幕”,在两种制度之间进行一场“和平竞赛”,“这种竞赛将会促进他们的制度发生和平演变”,以使“共产主义从内部解体”。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和平演变大致有以下几条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进行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渗透。美国在西欧设立两个专门对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的大型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这两个电台公开承认,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从美国利益出发,通过向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传播国际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内发生的重大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促进苏联、东欧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即“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尊重言论自由”、“促进自由交流思想”。
第二个途径是分化瓦解,诱压兼施,煽动民族情绪,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并且运用经济手段来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美国等西方国家随时密切注视着东欧、苏联等国的内部动向,例如,当1980年波兰团结工会成立以后,“美联社”、“路透社”、“自由欧洲电台”等都大加吹捧。1982年,波兰宣布取缔团结工会之后,美国立即宣布对波兰采取如下措施:
——同其他贷方政府商定不谈判关于1982年到期的官方债务延期偿还的问题。
——中止波兰官方航空公司在美国的民航特权。
——中止波兰在美国水域捕鱼的特许权。
——停止颁发向波兰出口高级技术项目的特许证。
——中止波兰的贸易最惠国待遇。
1987年7月,美国总统批准了国会关于为波兰前团结工会的基层组织提供100万美元津贴的决定,使资助团结工会的行为从暗地里变为完全公开化。在波兰发生剧变的过程中,美、英、法等西方国家都对波兰社会主义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而对团结工会则给予巨大支持,从这里我们可看出,西方对社会主义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是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东欧剧变是这些国家内部与国际背景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
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内、外因关系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角度去分析,得出结论)
师:最根本的因素是他们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师:教材在第五章第二节“50~80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提到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掌权时进行过一些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后果怎样?
生:(回忆并作答)
师: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与美国争霸,不断加大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加剧了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也增加了通过改革来医治国内各种弊病的难度。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后,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相继执政,但他们两人都很快病逝。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从此,苏联开始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从1986年3月至1988年6月,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时期。但是由于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
从1988年6月至1989年底,是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时期。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并把社会主义“多元化”、“民主化”和“公开性”作为三大“革命性倡议”。1990年2月和7月,苏共召开扩大的中央全会及二十八大,把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正式变成苏共的行动纲领和基本方针。在党的奋斗目标方面,宣布“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在政治体制方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实行西方式三权分立;在经济体制方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在党的建设方面,要建立一个“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党”,放弃民主集中制,“放弃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上的垄断主义”。在此期间,戈尔巴乔夫还担任了苏联的总统。
伴随政治体制“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趋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社会日益动荡。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分裂的趋势日益严重,些共和国的党已分裂,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人事变动频繁,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于半瘫痪状态。
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苏联领导人还开展“新思维外交”,大幅度调整对外政策。“新思维外交”过分热衷于追求苏美合作和所谓“欧洲大厦”,依赖和幻想西方大量经济援助,不顾一切实行妥协和退让。同时,“新思维外交”也强调东欧国家根本变革的必要性,积极评价它们的“自由化”改革,并为西方干预这些国家大开绿灯,从而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并导致华沙条约的崩溃和经互会的瓦解。
改革的失败和政治经济状况的恶化,使得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更改国名、国旗和国徽。随后,波罗的海沿岸另两个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相继独立。5月,叶利钦在执掌俄罗斯联邦大权后,发表“主权宣言”,与中央抗争。此后一年之内,苏联除吉尔吉斯斯坦外,其余14个加盟共和国都发表独立宣言或主权宣言,苏联已濒于解体。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部分公民表示赞同保留联盟和原国名。此后,戈尔巴乔夫与一些共和国领导人,就签订新的联盟条约进行磋商。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把它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激起了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党内外的斗争急剧尖锐化。就在条约即将签署的时候,爆发了“八?一九”事件。
2.“八?一九”事件
师:什么是“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阅读教材上的有关内容并作答)
师:在苏联即将要被改成一个松散邦联的情况下,一些党的高级干部为控制局势,发动了“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苏联*******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
3.“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正式解体
师:1991年12月,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宣布苏联已不复存在,并将此消息先报知美国总统布什,然后才通知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在哈萨克首府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协定书》(即《阿拉木图声明》),宣布苏联已不复存在,苏联总统的设置已停止,由俄罗斯代替苏联占有联合国安理会席位。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至此,社会主义的苏联经历了69年之后正式解体。
由列宁创建的、拥有 1900万成员的苏联*******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起世人的议论和深思。那么,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一下。
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并作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分析小结)
师:(1)历史原因。苏联从 2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中期,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体制上有许多弊端,政策上也有许多错误。斯大林时期经济方面的缺点是:过于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另外,一贯侧重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政治方面的缺点: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严重,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尽管从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但成效甚微。进入80年代,长期积累的经济恶果导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并且逐步激化。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在讲苏联解体的过程时已详细讲述,这里不再重复)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例如,为了鼓励“新思维”的内部演变政策,西方给予苏联某些好处,以达到稳住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继续鼓励苏联民族主义分子闹独立搞分裂,以达到最终肢解苏联的目的。“八?一九”事件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陆续宣布中止对苏联的援助,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并向紧急状态委员会施加压力,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讲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下面我们讨论两个问题:第一,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教训?第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为什么?
生:(进行讨论并发言)
师: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得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了很大挫折。但我们知道,从历史上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1871年,当仅仅存在70多天的巴黎公社被镇压的时候,资产阶级的刽子手梯也尔曾兴奋地宣布:共产主义从此消灭了;1917年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崛起的时候,资产阶级政治家丘吉尔曾高喊要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1941年,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向社会主义苏联发动闪电战的时候,也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要从地球上把苏联抹掉。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阻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是在波澜起伏中前进的。每一次大的挫折,带来的必然是一次大的反思,随后必然是一个大的发展。如果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放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可以推测,这只不过是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中的又一个曲折,它将激励人们在新的探索中将这一实践推向新的高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