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4-25 10:57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在躯体上与另一人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或其他亲近的养育者,主要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较明显,母亲接近时就表现安静、愉快、舒适。不到1岁的小儿,当看见母亲要离开他时,就会哭闹,一旦母亲真的离开了,小儿看不到母亲也就不再会因想念母亲而哭闹,因为这时期的小儿只有看见的才有印象。
1岁以后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将母亲当作自身的一部分,而且与母亲有了更深的情感联系,母亲一离开,就会感觉到母亲不存在了,在行为上可以表现出有些异常。如有的小儿显得十分苦恼、啼哭不止;有的显得特乖,而实际上这是心理不恰似怕表现,母亲回来之后,孩子的反应也可以不同,母亲要仔细观察。如果孩子以盈盈笑脸迎接母亲,与母亲亲热一会后又可自己去玩,说明孩子没什么问题,心理上是有安全感的;如果一见到母亲就嚎啕大哭,说明孩子自母亲离开后一直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见到母亲才放松下来;有的孩子,母亲不在的时候表现很乖,而见到母亲后突然显得任性,这也是孩子的情绪从紧张中解脱的表现。后两种情况说明孩子对母亲的不在有一种恐惧、不安全心理,家长对此要予以关心、解释,如去上班的母亲对孩子说“宝宝睡好午觉、玩一会儿,妈妈很快就会回来的”,回来后还要对孩子说“现在妈妈回来了,对不对?”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妈妈诺言的实现,孩子不安的心理会逐渐改善。如果母亲在与不在孩子都无明显的高兴与不高兴,说明孩子对母亲未形成真正的依恋,母亲应该注意培养与孩子的感情。
亲子间的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可以加强养育者对孩子的照养,对形成小儿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重要的意义。婴儿所依恋的人出现会使他有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婴儿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以使婴儿扩大视野,其认知能力、智力都可得到快速发展。否则,长大后将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