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逍遥右脑 2013-12-11 12:5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树立起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其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理解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典型事例、阅读教材,搜集、整理、交流有关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明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经济全球化的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全球交通运输和通讯体系的形成,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的距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个国家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有出路的。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搜集、整理录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从自己身边所接触的国际品牌谈起,说一说经济全球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世界主要跨国公司。
中国的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小结。
学生观看录像,回答教师问题。(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小议并回答。海尔、深圳康佳集团、广东TCL集团、中石油、中化、金城集团、隆鑫。
学生讨论。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是拉大了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甚至被全球化浪潮抛在一边。
学生观看录像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世界各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一体化,使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波动往往影响到别的地区和国家,国家不再是控制本国经济的单一力量。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方法①:1905年,瑞士人亨利?内斯特莱创办的雀巢公司同英瑞浓缩奶公司合并,把厂房开到了英国、德国、西班牙和大洋彼岸的美国。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内斯特莱恐怕不会想到,将近一个世纪之后,雀巢公司在全球已有509家工厂,雀巢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如今,人们徜徉于超市,把雀巢咖啡放进购物车时,想到的可能只是咖啡的浓香,而未必会意识到自己正在采撷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浪花。今天来学习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方法②: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断。请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
你能从字面来解释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给出准确的定义,并进一步阐述:从表面上看,经济全球化似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实际上,它就悄然发生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商店里的耐克运动服其实不一定产于美国;一台康柏电脑的部件很可能来自美国、中国和新加坡。一部诺基亚全球通,已经同时在另一种意义上把世界各地的人连在一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美国波音公司的例子,请同学思考,此例说明什么问题?出示材料:从1989年到2001年,国际贸易年均增长6.1%,比世界经济增速高出2.5个百分点;世界货物贸易额增长1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增长2.8倍。你能从此材料中获取哪些信息?
出示材料:1994年世界跨国公司大约4万家,它们的国外分公司约有25万家。而到1999年,全球跨国公司的总数已达6.3万家,共有国外分公司70万家。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的1/3,国际贸易的2/3,对外直接投资的3/4。
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能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跨国公司?譬如,公司总部设在哪国?主要生产什么产品?它们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关系或影响?教师可从学生所接触的衣、食、住、行方面进行引导。
(多媒体演示:世界十大跨国公司)
提起跨国公司,有人会提及通用电气、诺基亚、惠普、拜耳、波音等,给我们说出一大堆,但要说到中国的跨国公司,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谁是中国的跨国公司?你知道吗?
据权威部门统计,中国企业累计在境外已办起6 200多家企业,对外投资总额74亿美元,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企业同国际上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还有相当的差距,还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请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1999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近7 000亿美元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非洲得到的外国投资仅为100亿美元左右,而且还集中在少数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国家。多数落后国家基本得不到外国投资,经济发展因此也更加落后。据联合国统计,10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5年前增至42个,现在则进一步增至48个。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东南亚金融危机历史片断。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加入WTO、向外资进一步开放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究竟有什么作用?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经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不断扩张的浪潮面前,如何加快发展本国经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针对这种挑战,各国需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和政策,趋利避害,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此规范跨国公司的活动,使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也是新世纪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背景资料
外资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长期以来,国内一直有争论的问题是:加入WTO、向外资进一步开放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究竟有什么作用?多数人认为这会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外资的进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国内一直没有进行过量化研究。
据报道,近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美国南卡罗来那大学的经济学家们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个案,运用科学手段进行了量化分析,评估了这个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总体意义上真正的影响。该调查是中国首次尝试评估一个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该调查发现,可口可乐的生产和销售对中国的就业、税收和产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口可乐在中国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41万多个就业机会;1998年可口可乐制瓶商向中国政府缴税3.87亿元。投入—产出分析结果显示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运作为中国创收12亿元。可口可乐灌装系统在1998年为中国经济注入81.6亿元。投入—产出分析显示中国为此获得大约217亿元的收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平新乔教授是该调查报告的撰稿人之一,他说:“当我们刚获得可口可乐会间接支持近40万个就业岗位时是很惊讶的。于是小心翼翼地运用3种不同方法去检查这个数字。最后还是证实该数字比较可信。它说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支持潜力是巨大的。”
调查报告的另一位撰稿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说:“除了量化模式以外,研究同样调查了可口可乐的经营为中国经济带来质变的途径。”调查发现,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合资灌装、制瓶伙伴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在与这些国有企业合资生产以及灌装过程中,可口可乐通过全新的全球营销和管理策略以及最新的生产技术支持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该调查始于1999年,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卡罗来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可口可乐公司及其在中国的装瓶厂的协助下完成了这项研究。该调查采用了国际公认的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在于利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投资可口可乐灌装系统对整个经济的乘数效应。例如可口可乐花了100元购买了食糖作为原料投入,而这100元接着又成了糖厂的初始投入用于购买汽车,汽车厂拿到这100元后又可以购买别的投入品。如此周而复始,最后衡量这100元到底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时,就不能简单地说它只对可口可乐的生产做出了贡献。实际上,它的贡献包括由它引起的社会生产各个环节的投资及其收益,而这个贡献的大小就用乘数来衡量。
有的经济学家说,为加入WTO,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为外资开放更多的经济环节。决策层需要评估外资是如何影响总体经济、专门行业、服务业以及中国的工人、农民的。可口可乐的个案研究将对这种评估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为这项研究开拓一条道路。
也有经济学家评论说,该项研究的结论有力地支持了引进外资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的论点,并且对这种有利影响到底有多大给出了一个相对准确的估计,填补了国内经济学实证研究的一项空白。但有的学者持有异议,认为一个企业的模型是否适合其他来华投资企业,还无法确定。
中国仍居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之首
2004年9月23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北京首发《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首发式上表示,中国目前为了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不会影响外商对华投资,而且会提供更多机遇。
报告显示,中国是2003年全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金额为535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最多。亚太地区吸引外资的潜力依然很大,据贸发会议预测,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国公司未来2年内流入亚太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将会有所增长,尤其是中国、印度和泰国的前景非常乐观。
廖晓淇说,近1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跨国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连续11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首位。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2004年6月1日实施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按时兑现了分销权的承诺,7月1日实施的《对外贸易法》提前半年兑现了外贸权开放的承诺,中国还在银行、保险、旅游等领域提前履行了有关承诺。
外资与中国汽车工业
国际金融报消息,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外商投资最热的一个行业,协议利用外资规模已超过50亿美元。世界汽车巨子无法抵御中国汽车市场涌动而出的巨大诱惑,纷纷抢滩中国。面对最早尝到甜头的奥迪、桑塔纳、夏利,面对仅去年一年就赚了6亿美元的别克、丰田、福特,国外众多知名汽车厂商也不甘示弱,纷纷计划大举拓展中国汽车市场,一场汽车合资的新浪潮正在掀起。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借用国外贷款,二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据统计,我国汽车工业从1981年开始直接利用外资建立合资汽车企业,如今已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成立了600多家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
利用外资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加大了汽车工业的投资力度。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自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以来,限于国家综合国力和投资不足,我国汽车工业长期停留于单一产品的状况,产量、品种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以“八五”期间为例,完成投资588亿元人民币,大大超过国家计划额度。5年投资是汽车工业前40年总和的2倍以上,形成了200万辆汽车整车、800万辆摩托车和400亿元零配件产值的综合生产能力。供求矛盾得以缓解,汽车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促进汽车产品、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汽车产品结构上,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处于缺重少轻、几乎没有轿车工业的局面。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改变了这种面貌。1997年轿车的产量已经增长为48.77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30.8%,产品结构日趋完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提高了汽车工业产品的档次和经营管理水平。国产轿车在规模、技术、质量等方面与国外□背景资料
产品都有较大差距,国产品牌没有实力。这既与我国汽车工业落后有关,也受我国汽车企业的资金实力限制。当前,轿车的大部分外形和关键部件离不开国外的技术,这样的基础离自主开发还很遥远。过去轿车企业铺的摊子太大,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债务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国外开发一个新产品要上百亿美元,国内也要几十亿人民币,单靠银行贷款不现实,外资进入不仅带来开发新产品所需的资金,也带来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但也有部分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各大轿车企业越来越依赖国际汽车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乃至管理,跨国公司通过控股的方式逐渐掌握了合资公司的经营主导权。合资公司越来越壮大,生产的轿车几乎完全控制了我国的轿车市场,合资使国产品牌沦为附庸。
首先,目前我国轿车业的竞争已越来越是各跨国公司在我国实现其战略部署的竞争。势均力敌的各跨国公司的投资,更使我国的轿车企业趋于分散,无法实现国内企业的重组和整合。
出于占领我国市场的战略考虑,外商在我国汽车业的投资偏重于整车,对汽车零部件领域则兴趣不大。在合资公司的挤压下,我国很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轿车品牌。
其次,我国合资轿车企业的规模一般不是很大,产品品种也不是很多,大部分生产一两种基本车型。同时这些企业的产品都不是世界先进的车型,外商通过知识产权对合资企业的产品开发进行牵制,转让的大都是即将过时的技术和产品,这导致了我国汽车业难以实现科技开发,大多数企业都是在重复生产,更新换代缓慢,使得我国的汽车业不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竞争,只是单纯地在价格上互相比拼,这对我国汽车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引进外资虽然有不利的一面,但只有“与狼共舞”才能不断增强抵御风浪的能力。家电行业成功将外国“婆婆”挤出国门,进而打入欧美市场的成功经验,对汽车工业有值得借鉴之处。缺乏资金和技术落后是民族汽车工业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国家不可能投资几百亿的情况下,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融资是民族汽车发展的惟一出路。
参考图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