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4-24 11:34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试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茂名)人们学习和研究化学,都是希望化学给人们带来正能量,但是在生活中常有些不法分子不是利用化学来造福人类,而是危害人类,下列做法严重危害人类的是()
A. 利用化学合成各种药品治疗疾病
B. 研制各种化肥用于种植庄稼
C. 用SO2漂白已霉变的食品,使其颜色好看
D. 在月饼包装盒内放置CaO干燥包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SO2有毒,具有漂白性分析.
解答: 解:A.利用化学合成各种药品治疗疾病,正确;
B.研制各种化肥用于种植庄稼,正确;
C.SO2有毒,具有漂白性,但SO2不能用来漂白馒头、银耳等食品,故错误;
2.(3分)(茂名)发现元素周期表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 道尔顿 B. 阿伏加德罗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考点: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故选项错误.
3.(3分)(茂名)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熔化 B. 食物腐败 C. 碘升华 D. 米浆炊成粉皮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 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碘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米浆炊成粉皮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3分)(茂名)近年来,媒体常报道出煤气中毒的惨剧,煤气中毒是由于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CO引起的.下列做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煤气中毒发生的是()
A. 严寒的冬天,在狭小密闭的房间内烧炭取暖,在炭盘旁边放一盘水
B. 在清洗偏远的水井时,边用柴油作为能源的抽水机放到井内抽水,边派人戴着口罩到井下洗井
C. 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密闭的冲凉房内
D. 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冲凉房外面,且要通风透气
考点: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和煤气中毒的预防,解答时要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生活常识进行仔细分析再回答.
解答: 解:
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狭小密闭的房间内烧炭取暖,在炭盘旁边放一盘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不能有效地避免煤气中毒发生,故错;
B、柴油如果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故错;
C、液化石油气燃烧,有可能产生一氧化 碳,安装在密闭的冲凉房内,气体不流通,有可能使人中毒,故错;
D、液化石油气燃烧,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冲凉房外面,且要通风透气,气体流通快,故对.
5.(3分)(茂名)下列不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 烧杯 B. 试管 C. 蒸发皿 D. 燃烧匙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
解答: 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6.(3分)(茂名)化学中常常出现1+1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 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L
B. 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 10g锌片与1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g
D. 25℃,1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g氯化钠溶液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液体与液体相互混合时,其体积不能相加,即混合后液体体积不等于丙液体的体积和;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2:32,即两物质质量比为1:1时恰好完全反应;
C、锌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总质量会减少;
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解答: 解: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0L;故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32:32可知,10g硫粉在l0g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20g二氧化硫;故正确;
C、锌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总质量会减少;不正确;
D、向25℃的1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1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0g;故不正确.
7.(3分)(茂名)神舟号系列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化学学科在其中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其化学式为C2H8N2,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C2H8N2+2X 2CO2+4H2O+3N2,则X的化学式是()
A. NO B. NO2 C. N2O D. N2O4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X 2CO2+4H2O+3N2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的原则,由反应的生成物推断反应物X的构成,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解答: 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X 2CO2+4H2O+3N2,生成的2个CO2分子、4个H2O分子和3个N2分子中共含有C、O、H、N四种原子的个数依次为2、8、8、6,而反应前1个C2H8N2分子中所含有C、O、H、N四种原子的个数依次为2、0、8、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的原则,可判断2个X分子中共含有4个N原子和8个O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04;
8.(3分)(茂名)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 放出H2的质量是AC B. 金属活动性顺序AC
C. 相对原子质量是AC D. 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
根据一定质量的质量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金属的质量,结合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及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判断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解答: 解:
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A故A正确;
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B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A、大于C,可判断三种金属中B的活动性最强;故B不正确;
C、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A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C故C不正确;
D、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等质量的三种金属B最先完全反应,因此反应速度最大的是B而不是A;故D不正确;
9.(3分)(茂名)百年世博在我国上海举行,低碳与环保已成为我国向世界承诺的世博理念.下列做法或设想符合该理念的是()
A. 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在闹市摆设明火烧烤档
B. 随手随地丢弃生活垃圾
C. 研制可以降解的饭盒和包装袋
D. 浪费食物、追求物质攀比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A、明火烧烤档会加重空气污染;
B、随手随地丢弃生活垃圾,会加重环境污染;
C、研制可以降解的饭盒和包装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D、浪费食物、追求物质攀比,会造成浪费.
解答: 解:A、明火烧烤档会加重空气污染,不符合低碳与环保理念;
B、随手随地丢弃生活垃圾,会加重环境污染,不符合低碳与环保理念;
C、研制可以降解的饭盒和包装袋,可减少白色污染,符合低碳与环保理念;
D、浪费食物、追求物质攀比,会造成浪费,不符合低碳与环保理念.
10.(3分)(201 4茂名)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记忆牢固,以下错误的一组是()
A.性质决定用途 B.日常生活经验
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钨的熔点高?用于制造灯丝
石墨很软?制造铅笔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
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
C.化学与生活 D.安全常识牢记心中
缺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
N,P,K?农作物最主要的营养元素
缺钙?易骨质疏松或佝偻病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炒菜时油锅着火?弃锅逃走
假酒中毒?乙醇引起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氧气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硬水与软水;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B、根据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以及棉和羊毛织物、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分析;
C、根据维生素的作用、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农作物最主要的营养元素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安全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解:A、O2助燃可用于气焊切割金属,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灯丝,石墨很软可用于制造铅笔.故A正确.
B、由于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所以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区别棉和羊毛织物的方法取少量点燃闻气味;区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检验.故B正确.
C、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N,P,K是农作物最主要的营养元素,缺钙易骨质疏松或佝偻病.故C正确.
D、由于氢氧化钠有有强烈的腐蚀性,皮肤沾上浓硫酸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炒菜时油锅着火,弃锅逃走,会引发火灾;假酒中毒是由甲醇引起.故D错误.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1.(4分)(茂名)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白纸变黑甚至穿孔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 在灼热的CuO中通入CO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CO具有还原性
C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MnO2固体 有大量气泡产生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和Mn O2
D 在硫酸铜溶液中分别插入铁片和银片 银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铁片没有明显变化 金属活动性顺序:AgFe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解答;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锰只是改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进行解答;
D、根据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而银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白纸变黑甚至穿孔,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在灼热的CuO中通入C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B正确;
C、二氧化锰只是改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是反应的催化剂而不是反应物,故C错误;
D、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而银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在硫酸铜溶液中分别插入铁片和银片,银片没有明显变化,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故D错误.
12.(4分)(茂名)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甲乙仍是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
B.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 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里含有溶质甲的质量为50g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溶液是否饱和;
B、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一定质量的溶质溶解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是否饱和;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解答: 解:A、甲和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甲乙仍是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其它温度时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30G,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里含有溶质甲的质量为:100g 100%=33.3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三、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共16分)
13.(3分)(茂名)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化学符号 SO42? (2) 5H2O 3Fe
符号的意义 (1) 硫酸根离子 5个水分子 (3) 3个铁原子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 解: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SO42?可表示:硫酸根离子.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水分子可表示为:5H2O.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Fe可表示3个铁原子.
故答案为:
化学符号 SO42? (2)5H2O 3Fe
14.(6分)(茂名)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填元素符号).
(2)结构决定性质,请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原子容易 失去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成为 阳离子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3)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7 .
(4)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和17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5% .
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2)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即可.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氯酸(HCl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4)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答案为:Al.
(2)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 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答案为: ;失去;阳离子.
(3)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故答案为:+7;
(4)3gNaCl完全溶于17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5%,和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一样,故答案为:15%.
15.(7分)(茂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 可燃物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充足的氧气 ,试火烧得更旺.
(2)学会将物质整理归类,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⑧ ,属于单质的是 ④⑦ ,属于酸的是 ②⑤ ,属于盐的是 ③⑥ .(填序号)
①洁净的空气 ②HNO3 ③纯碱 ④铜 ⑤HCl ⑥Na2SO4 ⑦S ⑧汽水.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 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木船属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解答.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酸是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以上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1)木船属于可燃物;火箭能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满足使木船着火燃烧的所有条件;随着风吹空气流动,使火场得到氧气补充,燃烧更加剧烈,所以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火势烧得更旺.
故答案为:可燃物;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充足的氧气.
(2)①洁净的空气,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属于混合物;⑧汽水由水和气体组成,属于混合物;
④铜和⑦S属于单质;②HNO3 和 ⑤HCl属于酸;③纯碱和⑥Na2SO4 属于盐.
四、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13分)
16.(3分)(茂名)茂名是著名的水果之乡,盛产荔枝,荔枝的部分营养成分如图.请回答:
①图中钙、钾、铁、硒等指的是 D .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
②荔枝中所含糖类的质量分数是 16.6% .
③有些企业将荔枝制成荔枝饮料,该过程属于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元素的概念;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①根据签中其中钙、钾、铁、硒存在于化合物中,化合物由元素组成;
②根据标签中的信息进行计算;
③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解答: 解:①签中其中钙、钾、铁、硒存在于化合物中,而化合物又是由元素组成的;故标签中其中钙、钾、铁、硒是指元素.故填:D;
②根据标签信息可知,每100g中含有糖类16.6g,则荔枝中所含糖类的质量分数为: =16.6%;故填:16.6%;
③将荔枝制成荔枝饮料,该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17.(4分)(茂名)小明同学的自行车锁生锈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他怎样也开不了,于是他把锁拿到修理店请师傅帮他解决.老师傅很快拿出一瓶喷剂,叫小明往锁孔里轻轻喷一下,一会儿后,锁终于用钥匙打开了,小明感到很惊奇,问老师是什么原因,老师傅只会使用但不会解释.小明决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弄明白,他仔细看了喷剂瓶上的说明,原来它主要成分是盐酸,小明顿时恍然大悟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Fe2O3+6HCl?2FeCl3+3H2O .
小明思考了一会,谦谦有礼地对老师傅说,以后 使用这种喷剂不能过量使用,否则会损坏铁 质锁,老师傅笑着点点头.请你再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Fe+2HCl?FeCl2+H2 .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解答: 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18.(6分)(茂名)某沿海工业区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少量的Fe2+,Na+,Ca2+,Cu2+,Cl?,为了达到零污染的目标,将污水进行如下工业流程处理:
(1)步骤Ⅰ的操作名称是 过滤 ,并写出步骤Ⅰ中的化学方程式 Fe+CuCl2=Cu+FeCl2 .
(2)滤渣Ⅰ所含的物质是 Fe和Cu (填化学式).
(3)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完全除去Fe2+ .
(4)在滤液Ⅲ中加入盐酸使得到的溶液呈中性,要使用 pH试纸 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确保盐酸不过量.
考点: 酸、碱性废水的处理;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1)根据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以及金属活动顺序来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铁粉过量来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来分析;
(4)根据测定溶液pH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1)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应该采用过滤的方法;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因此可以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故填:过滤;Fe+CuCl2=Cu+FeCl2;(2)因为在步骤Ⅰ中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所以滤渣Ⅰ是置换出来的铜与剩余的铁的混合物;故填:Fe和Cu;
(3)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亚铁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将亚铁离子完全除去;故填:完全除去Fe2+;
五、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19分)
19.(10分)(茂名)根据图1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B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 酒精灯 ,C中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名称是 集气瓶 .
(2)制取和收集O2可选择B和E,若用氯酸钾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制取和收集CO2可选择装置 A 和 C (用字母填空);制取和收集H2可选择装置 A 和 D (用字母填空).
(3)某兴趣小组学习了制取CO2和H2后,将反应装置改进,如图2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的优点: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实验前,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试管里的水上升到一定高度便停止上升,说明装置不漏气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写出方程式 ;据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取原理及性质解此题;
(3)科学、合理地改进实验装置,能够节约药品、便于操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是制取、收集气体必备的条件之一.
解答: 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用途解决此题.答案为:酒精灯,集气瓶;
(2)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写出方程式2KClO3 2KCl+3O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为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为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收集装置为C;用锌(固)与稀硫酸(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能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 装置为D;
(3)反应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试管里的水上升到一定高度便停止上升,说明装置不漏气.
故答案为:(1)酒精灯,集气瓶;(2)2KClO3 2KCl+3O2,A,C,A,D;(3)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试管里的水上升到一定高度便停止上升,说明装置不漏气.
20.(9分)(茂名)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可以用字母AB+CD=AD+CB来表示.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稀盐酸与以下四种物质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NaCl溶液 K2CO3溶液 AgNO3溶液 NaOH溶液
(1)甲同学提出稀盐酸与NaCl溶液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乙同学认为不反应,因为这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所得的物质是一样的.你 同意 (填同意或不同意)乙同学的看法.
(2)甲乙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请你在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在K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稀盐酸与K2CO3溶液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实验2 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稀盐酸与AgNO3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3 在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甲乙同学:不发生反应
(3)写出实验2的化学方程式: HCl+AgNO3 =HNO3 +AgCl .
(4)在实验3中,甲乙两同学因为观察到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判断该反应不能进行,你 不同意 (填同意或不同意)他们的看法,若不同意,请设计实验证明该反应能发生.可用试剂:NaOH溶液、稀盐酸、石蕊试液.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试题练习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