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训练孩子的乐感

逍遥右脑  2017-04-22 10:02


  学习音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学音乐,最重要的是学会感受音乐、表达音乐。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是由错落有致的音高和长短有序的节奏组成的,这样的“音乐”大量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妈妈平时可用语言训练宝宝的乐感。

  1、音高的感受和表达。

  有些人认为唱歌才有“音高”,其实我们平常说话尤其是汉语,它的四声就具有天然的歌唱性。比如我们拉长声音说“妈?妈”,就相当于乐谱上的“5?3”,而说“宝?宝”接近“1?3”,妈妈平常说话时,多用悦耳的、歌唱性的长音对孩子讲话,并且注重让孩子比较、分辨高低不同的声音。以下是音高训练的“材料”: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2、节奏的感受和表达。

  节奏在生活中的存在就更普遍了,我们的心跳、呼吸,走路、跑步,都具有一定的节奏。

  除了这些固定的节奏,还要让孩子接受一些变化的节奏,比如用拍手、跺脚,敲击物体等,用嘴念也可以:“镪-镪-起镪起,起镪起镪-起。”

  很多孩子喜爱歌谣,可以让孩子按照节奏念下面这首歌谣:

  “大公鸡,真美丽,红红的冠子花花的衣,每天早上喔喔啼,它让我们早早起。”杨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科学训练宝宝用手活动
下一篇:体育活动可提高儿童注意力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用语言训练孩子的乐感】相关文章
【用语言训练孩子的乐感】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