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3课《土地改革》:
逍遥右脑 2013-11-20 11:32
莲山课件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为什么保护富农经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体会,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教材中的小字及自由阅读部分不作讲述,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1. 重点: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突破方法是通过录像、图片、小品表演等方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业绩,分析、提炼、归纳土地改革意义。
2. 难点:学生可能对1950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难以理解。因为1931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采取了限制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中规定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这次土地改革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开展的,却对富农采取了限制并保存的政策。通过播放记录片,创设问题情景,综合多方面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指导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主要集中在新解放区,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将过去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教法与学法
1.层层设疑,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2.精讲精练要体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1.查找相关资料,如1947年的土地政策,1950年的土地政策等内容。
2.查找一些相关的文学名著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了解土地改革时相关的土地政策和内容。
3.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为今天的农村三农问题献计献策。
教学渗透点
1.通过对现代农民几个侧面的学习,知道三农相关内容如农业、农民、农村等以增加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历朝历代都重视土地问题,社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都与土地制度有密可不分的关系。正是1950年的土地改革法的顺利实施,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主人,极大提高生产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政治相关的法律与历史事件进行整合,给学生以完整的概念。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资料:投影仪及相关图片;相关书籍《活着》《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土地改革的影像资料等;中国历史八年级下教师教学用书;各种相关历史网站;
2. 学生准备:提前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相关法律条文等,让学生收集有关土地改革资料。
设计依据
1.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启发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依托教材,以史为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5.根据课程标准。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当家作主等。
师: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作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三农”解决的好坏是蘅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地方领导把经济搞好的重要指标在于农民的增收。但解放前中国农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最大愿望都是什么?为什么?请同学带着问题看一组图片和一段影像资料。
生:解放前旧中国农民受地主剥削,生活极端贫困。
师: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新课:土地改革。
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几大要素。请根据提示看书,质疑问题,解决问题。
生:中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师: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具体情况如何?请看图示。
生:人教版教材P12第一段。
师:毛泽东也很感慨地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如果你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请简单说一说具体的做法?
生:进行土地改革……
师:那么在土改中,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我党总结了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在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请看投影资料,试分析此次改革的目的、主要地点、步骤和结果。
生1: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生2:主要地点在新解放区,仅限于大陆不包括台湾。步骤是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的分期分批进行。
结果是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家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师:在材料中,同学们注意到了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保存富农经济的相关内容。根据新中国成立前后政治形势分析原因是什么?
学生议论回答的内容整理如下:
为了孤立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为了不受战争的影响缩小打击面。
师: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在建国前,人民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还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胜负未确定。一方面富农还是倾向于地主阶级和蒋介石,另一方面人民革命战争又要求农民付出极大的代价(出兵、出公粮、出义务劳动)来支援战争取得胜利。这是全国人民最高的利益。因此允许农民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并对地主的一切财产加以没收,以便更多一些地满足贫苦农民要求,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来参加和支援人民革命战争。正如当时的一支歌唱到:最后一口粮做的是军粮,最后的一块布做的是军装,最后的一个儿子呀送到了部队上。建国后人民革命战争在大陆上已基本结束,蒋介石的最后灭亡已成定局,农民出兵、出义务劳动、出公粮的任务相对减少了,虽然还有打台湾的任务,但人民解放军已有足够力量去担负。现在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建设。全国各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政治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也比以前有了改变,保存富农政策,能够争取富农中立并且能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所以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中都是要保存富农经济的。
生:什么时候才废除富农经济?
师:只有在农村中可以大量地采用机器耕种,组织集体农场,实行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时,富农经济才消灭。(看到学生在点头)根据课前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现在请同学们欣赏新式学生剧《分马》片断:反映土地前后农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内容如下:
历史剧名称《分马》
旁白:在中国东北某一农村,解放后翻身村民在郭全海带领下在土地改革中分马的片断。
郭全海:(院子当间摆着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个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众人:(人们拥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不用你说,都知道了。动手分吧,眼瞅晌午了。”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啦啦地响。他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众人: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就忘本,那可不行。
众人:那哪能呢?咱们可不是花炮。
郭全海: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
师:看到同学们也兴致勃勃,喜悦异常。大家思考: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呢?
生:P13最后一段。
师:为了更好总结,现在把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呈现给大家。
资料1: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
资料2: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3: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4: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同学们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土地改革的意义:即
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经过土地改革才彻底被废除。土地归农民所有,这叫农民土地所有制,请同学们思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什么异同点呢?学生答略。
课堂小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