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测评检测试题(含答案)

逍遥右脑  2013-11-16 12:47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选择题
1.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其发展重点为()
A. 农业科技
B. 轻工业科技
C. 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
D. 重工业技术
2. (改编题)“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梦想,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 2008年9月,“神舟7号”发射升空
3. (原创题)中国国家航天局长孙来燕公布了中国未来空间探索。2014年左右将建立空间实验室,2013左右实现探测设备在月球表面软着陆。中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③经济的飞速发展 ④科研人员的奉献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
①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5. (2009?山东莒南测试)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实现
D. 杂交水稻“南优2号”首次培育成功
6. 下列成果出现在21世纪的是()
A. 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南优2号”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C.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成功
D. 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7. (原创题)2008年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挥手致意(如图),这与中国政府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的时间已有 ()
A. 26年 B. 16年 C. 10年 D. 30年
8. 下面烟标反映的史实是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
D. 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
一 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的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材料三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邓小平选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中心内容。
(2)材料二中观点的提出起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说明经济、科技、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 (2009?山东莒南测试)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双百”方针的推动
D. 文艺工作者积极性的高涨
2. (原创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3. (原创题)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我们通过张艺谋的影片《活着》中的片断“儿子想拿父亲的铁皮箱子交给街道干部去炼铁”,可以想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大概是()
A.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D.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4.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共中央提出了()
A. “双百”方针
B.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 科教兴国战略
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其表现不包括()
A. 生活视野扩大,新题材和新主题的开拓
B. 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C. 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D. 集中反映了“文革”中藐视法律尊严和破坏民主等不合理现象
6. (改编题)“文革”期间,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 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 “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 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7. 提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郭沫若 D. 邓小平
8. 有关中共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后提出
B. “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它是我党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 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在哪个领域实行的什么方针?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如何?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选择题
1. (2009?广东文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 20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
2. (2009?山东莒南测试)下列对“211工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针对的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②是高等教育在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
③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④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
⑤目的是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⑤
3. (2009?山东莒南测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
A. 科教兴国
B. “双百”方针
C. “211工程”“希望工程”等
D. 三个面向
4. (改编题)“文革”结束后,教育作为“文革的重灾区”,面临许多问题。刚刚复出的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在他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与下图合影者身份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 整顿恢复教学秩序
B.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 组织编写新教材
D. 倡导尊师重教
5. (原创题)山东是教育大省,但是山东的“211”高校很少,这与山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符。下列对“211工程”这一理解准确的是()
A. 面向21世纪,全国各省各办好一批重点大学
B. 面向21世纪,全国各省的重点大学各办好一批重点学科
C. 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D. 在21世纪,在全国各地争取办好100所以上的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
6. 下列发展科学教育的决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②教育应优先发展
③共青团中央推出了“希望工程”
④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指导方针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④③
7.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后,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
A. 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B. 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职业教育得到很大发展
C. 增设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D. 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8.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和立法
②加强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③确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④重视少数民族教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材料二 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
(2)材料二对教育发展的认识是什么?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同步测评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同步测评
1. C 解析:“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使人们的眼界开阔起来,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2.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铁皮箱子去炼铁”这个信息,全民大炼钢铁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
4. 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时间的把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指的是1956年。
5.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文艺繁荣,D项时间不符合。
6. C 解析:“八亿人民八个戏”是由于“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使当时的文艺界出现了僵化局面。
7.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提出者是邓小平。
8. A 解析:“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A项明显错误。
9. 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实行的“双百”方针。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同步测评
1.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2. C 解析:从1949年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所以这不是“211工程”的目的。
3. A 解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4. B 解析:此题是图片信息题,此图为邓小平登黄山时与大学生的合影。由于文革十年高校停止招生,中国没有真正意义的大学生,1977年冬恢复高考,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十三四岁,最大的三十六七岁。
5.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
6.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育政策制定时间的识记能力,①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的;②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提出的;④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③是在1989年10月推出的。
7. C 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高等教育”,可以用排除法,A、B、D三项不是针对高等教育的措施。
8.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改革开放时期”, ①②③④都符合要求。
9.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作答时,要充分考虑这一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归纳新时期以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成就。
答案:(1)改革开放后,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国运之兴衰在于教育;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明确改革的方向。
(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11工程”顺利发展;东西部教育差距在缩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二历史上册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下一篇: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同步测试(含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测评检测试题(含答案)】相关文章
【高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测评检测试题(含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