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4-13 11:19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美苏“冷战”局面的成因是两国( ) ①战后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都确立世界霸权主义 ③国家利益冲突 ④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表示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并把1973年确立为“欧洲年”。这是因为( ) A、北大西洋公约的建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联合国的成立3、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们”指的是( ) A、苏联和东欧各国 B、日本和西欧大国 C、中国 D、英国4、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该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冷战”政策的出笼5、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了该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应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6、下列关于“冷战”期间两极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雏形在“二战”结束初期开始出现 B、两大集团的斗争方式主要是“冷战” C、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D、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其结束的标志7、右图为联合国总部矗立的雕塑——《铸剑为犁》的照片,它所反映的主要含义是( ) A、崇尚铁器牛耕时代 B、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D、追求共同劳动和创造8、“冷战”结束后,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这里的“交替”是指( ) A、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意识形式对抗向地区冲突过渡 C、两极格局向多极世界过渡 D、区域经济向经济全球化过渡9、“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 A、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C、以联合国名义出兵朝鲜 D、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10、下列历史事件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 A、欧洲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成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成立 D、联合国的成立、东欧剧变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由小市场经济走向大市场经济,即由民族市场经济走向世界市场经济的过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自主融入世界大市场的标志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1979年改革开放 D、2001年加入WTO13、右图这幅漫画的标题是《联合打“鬼”》。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把瓶柱比作恐怖主义 B、把球比作地球 C、把恐怖主义活动比作保龄球赛 D、喻意世界各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14、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国际形势下,中国( ) ①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②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③努力促进多极化世界的和平发展A、①②③都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C、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D、①②③都不正确15、反对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图片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 B、周恩来等步入日内瓦会场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为国际友人签字 D、第26届联大会场上的乔冠华16.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17、右图反映了20世纪某重大事件,图中两人坐在导弹上,他们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德国和英国 B.日本和俄国C.德国和美国 D.美国和苏联18、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19、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0、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 A.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21、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讲座中,同学们对美苏争霸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④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胡锦涛主席2009年2月12日前往马里进行国事访问,随后访问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非洲三国,此行非洲四国之行是胡锦涛主席农历新年后的第一次出访。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是( )A.日内瓦会议B.亚非万隆会议C.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D.第26届联合国大会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2)美苏冷战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6分)(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4分)32、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就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摘自周恩来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二 图一 图二(1) (2)图一为1971年某次国际会议的永恒瞬间。乔冠华同志潇洒而豪放地大笑,西方媒体这样描述:“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为何乔冠华同志会如此开怀畅笑?你认为出现此永恒瞬间的国际、国内政治因素有哪些?(分)(3)观察图二,请给这幅图片取个名字,然后写一个简短的说明(应包含时间、人物、事件及影响)。(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 (2)美国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分)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二、材料题 33、(10分)答案:(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2)力量:欧共体和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构成世界多极化趋势。(3)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