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课堂基础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逍遥右脑 2013-11-11 11:57
2014届高三语文课堂基础训练:(19)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簇新/蹙额 发轫/坚韧 寒伧/沧海桑田
B.桎梏/纨绔 拾掇/补裰 菲薄/文采斐然
C.自诩/阿谀 讴歌/怄气 翩跹/鲜为人知
D.裨益/媲美 联袂/诀别 孱弱/蟾宫折桂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某大学法学院教授认为,打击盗版无可厚非,而以黑屏手段惩罚盗版用户的行为则是完全没有法律依据的。
B.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都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C.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由同一位老师授课,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却参差不齐,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D.如果求真与务实分离,言而无信,说一套做一套,如此首鼠两端,就会败坏风气,失信于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重庆市政府召开了有67名乘客、出租汽车司机、加油站等方面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充分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收到了令群众满意的效果。
B.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C.改革开放30年来,无数中国人目睹了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对未来充满信心。
D.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限制机动车出行,是许多奥运会举办城市的通常做法,北京为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而采取限行措施并非没有先例。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许多生命在身处绝境的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它不能因为生存希望微弱而借口放弃;它不能因为生活艰辛而选择轻生。生命是自然之母所赐,除了自然之母,任何生命都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
①上天也无可厚非 ②而小白杨选择的不是死而是生
③如果它选择“死亡” ④甚至绝望轻生
⑤它的使命是为自然界添加宜人的色彩和凉意 ⑥但它自己清楚
A.④①②⑥⑤③ B.④②③①⑥⑤ C②③④①⑤⑥ D.②③④①⑥⑤
(二)语言运用题
1、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节之门
清晨起来推开窗户,一阵湿润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种熟悉的温馨告诉我:春天来了。这睡眼惺忪的一推,打开的却是一扇季节之门。匆匆忙忙走在回家的路上,绷着脸,思绪还未从忙碌后的疲惫中解脱出
来。忽听一声喊,原来是数月不见的老友。一挥手,几句亲切的笑骂脱口而出,心中顿觉春意暖怀。那一挥手,一莞尔,心扉的季节之门顿时打开。
季节之门,原来是这样简简单单。毋须刻意追求,毋需四处寻找,季节之门,就在瞬间转换。推开门是冬;微笑着是春,绷着脸是冬。季节之门,就在我们心与心、心与自然的交流对视之时开启。
季节之门,有一把百试不爽的金钥匙,上面刻着:温馨、微笑。
品读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练习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②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③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耶非耶?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注]①木主:死人的牌位。②爰:于是;就。③徂:通“殂”,死亡。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盍往归焉 盍:何不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叩:通“扣”,拉住
C.左右欲兵之 兵:施刑,杀害
D.我安适归矣 适:刚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B.遂饿死于首阳山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D. 及饿且死,作歌 彼且奚适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就征讨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不“孝”不“仁”,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这些善人的命运与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正好相反,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成为清高之人。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2)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3)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5. 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参考答案
一、课前热身
(一)基础知识
1. C
2. C(A“无可厚非”是说虽有小错误值得批评但不要过分指责,“打击盗版”则没有什么过错,应用“无可非议”;B感情色彩错误,应用“死灰复燃”;D“首鼠两端”是指态度摇摆不定或犹豫不决,不合语境。)
3. D (A表意不明。B成分残缺。“进入”缺少与之搭配的成分“阶段”、“时期”等。C“深刻”与“进步”为不搭配。)
4、许多生命在身处绝境的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绝望轻生。而这棵小白杨选择的不是死而是生。如果它选择“死亡”,上天也无可厚非。但它自己清楚,它的使命是为自然界添加宜人的色彩和凉意,它不能因为生存希望微弱而借口放弃;它不能因为生活艰辛而选择轻生。生命是自然之母所赐,除了自然之母,任何生命都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
(二)语言运用题
示例:浙江攻克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浙江攻克……难题”“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各1分,语言表达流畅给1分。
1.D(适:往、到)
2.D(A若:至于;好像。B于:在;表被动。C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后者为顺承关系。D将要。)
3.C(“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4. (1) 武王已经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宗”、“耻”、“义”各1分,疏通大意1分。)
(2) 像伯夷、叔齐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该说是好人呢?他们如此地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却终于饿死!(“可谓……非耶?”1分,“积仁”“洁行”各1分。)
(3) 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讲成具体的“腹中空空”意也可),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空”1分,“厌”1分,“蚤夭”1分。)
5.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附〔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已经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从这首诗看来,他们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
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总是经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该说是好人呢?他们如此地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却终于饿死!再说,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道对好人的报偿又是怎样的呢?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这是极大而又显著的事啊。至于说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能终生安逸享乐,过着富裕优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断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适宜的机会才肯说话,走路,不敢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像这样小心审慎而遭祸灾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是不是天道呢?
孔子说:“思想志向不一致的人,不能在一起商量谋划。”也只有各人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他又说:“假如富贵是可以寻求得到的话,即使作个卑贱的赶车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寻求不到,那还是依照自己的爱好去做。”“到了严寒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整个社会混乱污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会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