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4-04 11:41
1921年辛酉级行将毕业时,父亲又因声援北京市各高校教师的索薪斗争参加了罢考,受到推迟一年毕业的处分。因此,清华的学制是8年,而父亲在清华的时间是10年。
《辽沈晚报》2009年07月01日第A08版版面图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07月01日第A08版,作者:闻立雕,原题:红烛——我的父亲闻一多
1.深得主考官称赞
我们的故乡是湖北省东部长江边上的浠水县,大约从我曾祖父开始迁住于该县巴河镇的望天湖畔。父亲出生在这里,并且在这里度过了童年。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1922年毕业。前后共计10年,在这10年里,父亲不仅奠定了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而且经受了“五四”的洗礼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初步锻炼,成为一名有宏大抱负的爱国青年。
据清乾隆年间修的《闻氏族谱》,我们浠水闻氏原籍江西吉安,一世祖是文良辅,系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旁系家族成员,宋景炎二年,宋军战败时与文天祥同被元军俘获,解押途中潜逃至湖北浠水,隐姓埋名,改文为闻。延续到父亲已是第20代后人。
父亲是1899年11月24日(农历10月22日)出生的,族名“家骅”,学名“闻多”,在清华高等科读书的后期,自己在“多”字前加了个“一”字,名“一多”。父亲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巴河家乡度过的,最初是读私塾,1909年(11周岁)到武昌入两湖师范附属高小等校读小学。1912年13岁时投考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经过初试与复试最后被录取。考试时作文题是《多闻阙疑》,他尝试用当时最时兴的梁启超的文风著文,深得主考官称赞。
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是用美国退回的部分庚子赔款开办的,地址在景色优美的清华园内。主要任务是为留学美国培养预备生。该校的学制是8年(中等科、高等科各4年)。全部学完文化程度大体上相当于大学二年级,毕业后以公费资送美国留学,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愿任选一所美国大学深造。父亲入清华时距大考只剩下一个月,又加上英文基础差,跟不上,第二年被留级,编入了将于1921年毕业的辛酉级(按照中国传统的甲子编年排法,1921年是辛酉年,故称辛酉级)。1921年辛酉级行将毕业时,父亲又因声援北京市各高校教师的索薪斗争参加了罢考,受到推迟一年毕业的处分。因此,清华的学制是8年,而父亲在清华的时间是10年。
这10年是父亲在科学文化方面打基础的10年。父亲从小酷爱学习,嗜书成性,每逢过年过节或有什么喜庆事,其他孩子都爱去看热闹,他却埋头书本,哦哦不休。我们家族是个书香门第,家中有藏书楼和私塾,父亲自幼深受诗云子曰的熏陶和影响,养成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中华古籍的浓厚兴趣。清华是专门为留美培养生源的学校,从老师到同学都是重英语而不重国学,父亲恰恰最喜欢国学,酷爱古诗文。课堂上讲得少,他就利用课余和寒暑假自学。升入高等科后,尽管功课繁重,他仍制定了一个两年的读诗计划。他在日记中写道:“近决志学诗,读诗自清、明以上,溯魏、汉、先秦。读《别裁》毕,读《明诗综》,次《元诗选》、《宋诗选》,次《全唐诗》,次《八代诗选》,期于二年内读毕。”
10年中除了“五四”运动那年之外,每年暑假父亲都要回乡度假,一是探望高堂二老,一是借此机会闭门读书。暑假两个月假,他就读两个月的书。为此他特别把自己的书房起名叫“二月庐”,在里面读书时所记的笔记,叫《二月庐漫纪》。盛夏酷暑“二月庐”里,奇热无比,不做事都汗流浃背,“二月庐”成了真正的“二月‘炉’”了,父亲坐在里面简直跟进了烤箱一样,汗如雨注,但是,他仍看书不止。他在《闻多》自传中有一段自述:“每暑假返家,恒闭户读书,忘寝馈。每闻宾客至,辄??隅匿,顿足言曰‘胡又来扰人也!’所居室中,横胪群籍,榻几恒满。闲为古文辞,喜敷陈奇义,不屑屑于浅显。”这段自述把他的暑假生活刻画得非常生动,嗜书嗜到这种程度,吃饭睡觉都忘记了,一听见家里来了客人,吓得赶紧趿拉着鞋东躲西藏,嘴里还不断地埋怨怎么又来打搅人看书!
2.父亲兴趣广泛
父亲在学习上是真正下了苦功夫的。时间不负有心人,经过10年的刻苦学习,他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各门学业,其中国学成绩最好,理科成绩则平平。国学方面不仅为他日后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孕育了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深厚的感情。理科方面他素无兴趣,也不愿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