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独特的中国式“丁克”:孩子就是为父母生的

逍遥右脑  2017-04-03 18:50

“丁克”本是指有良好事业与收入,婚后却不生孩子,强调独立、追求生活享受的年轻夫妇,但在中国传统伦理观与年轻人的新家庭观的碰撞下,却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式“丁克”

  做“丁克”还是做父母?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许由、实习记者张威威报道 周末的晚上,黄畅一边吃零食,一边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她的丈夫李刚则在另一间屋子里专注地玩着电脑游戏。刚过而立之年的李刚和黄畅已经拥有了一个一岁半的儿子,因为儿子从出生以来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李刚夫妻俩每天回到自己的小家后仍然过着“二人世界”。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已渐为人父母,步入了传统的中国式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生活轨迹。他们中间,尤其是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经形成了中国的“四二一”式三代家庭模式,作为中间承上启下的一代,年轻的父母们在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上与他们的父辈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他们中的一些人生育子女后,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而这些年轻的父母得以继续“丁克”的生活,成为“双收入、有子女、仍享受二人世界”的新式“丁克”一族。
  
  “孩子是为父母生的”
  
   工作压力大、追求个人空间使很多现代青年选择“丁克”生活。那为什么又自行“打破”这种生活模式呢?李刚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并不反感孩子,只是不想这么早要,想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有一定准备了再要孩子,可是爸妈不同意啊,他们说‘我们帮你带,帮你养’。反正也不是不想要孩子,既然爸妈都这么说了,那就生呗。”家住天津的王女士今年33岁,婚后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四岁半的儿子一直由姥姥、姥爷带着。王女士也向记者表示,“不是我不愿意陪孩子,是工作压力很大,竞争激烈,随时面临被淘汰、下岗的危险,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充电’,实在没时间也没心情陪孩子玩。另外,我儿子很淘气,总是不停地跑,不停地闹,太吵了,我有时非常心烦。而且,他从小就跟他姥姥姥爷在一起,只听他们的话,我说什么他都不听,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不知道怎么办好,干脆就交给父母处理了。其实不想这么早要孩子的,可是父母非催着我们要一个,这个孩子就是为他们生的。”
  
   “为父母生育子女”成了这类年轻群体的共性。在私企工作的张女士说:“爸妈刚退休,一下子在心理上、生活上不能适应,就希望我快点生个宝宝给他们找点‘事’干。孩子出生后,我本来是想在空闲时把孩子接回去自己带的,但是又怕自己带不好。孩子哭了,我很着急,又没办法让他不哭,还有很多事,我都觉得束手无策。爸妈也怕我带不好。所以只好一直把孩子放在爸妈那里,交给他们照顾。”

  老一辈的父母心

   现在给子女带小孩的这些父母普遍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们经历了灾荒、文革、改革开放、分流下岗这一系列新中国初期的发展历程。现在这代人大多未满60周岁,却都退休在家了。一位铁路退休职工陈师傅说:“我们老两口都退休了,每月都有固定的退休金,日子很轻闲。给儿子、媳妇带带孩子也算给自己找点事做。孩子们工作都挺累的,给他们减少点负担,这是我们做父母唯一能帮他们的了。再说,我们自己也想抱孙子,老了,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嘛。”除了自身需求,对子女生活能力的不放心也成了他们照顾孙辈的主要理由。给女儿带孩子的方大妈感慨地说:“让我闺女自己带孩子,我哪放心啊,她会干什么啊,她从小就什么都不会干,娇生惯养的,自己还是个孩子呢。”
  
   在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些老人照顾孩子的家庭中,基本上都是老人自己向子女提出要照顾孙辈。而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一代父母都是自己把孩子带大的,他们的父母没有帮忙或者只是偶尔帮忙。“我家里兄弟姐妹四个,我的孩子出生那年,我两个弟弟还跟父母一起生活,最小的弟弟还在上学,我父母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我的孩子,我们只能自己带着。好在那个时候我们工作都很稳定,一般都有固定的时间照顾孩子,实在没时间才让父母帮一下忙。而且单位一般都有幼儿园,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上班,下班顺便接回来。现在的单位一般都没有这种条件了。”陈师傅回忆过去时非常感慨。

  已为人父母的“孩子”

   在外企上班的杨女士,今年24岁,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儿。她说:“虽然做了母亲,可是我心里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没什么变化,我还是像以前一样看言情小说、看动画片,喜欢那些当红的明星。”
  
   在生活上摆脱了照顾孩子的琐碎事情,没有失去个人空间的年轻父母如何看待“父母”这个角色呢?他们对孩子的未来有没有规划?杨女士说:“虽然每天照常上班,有时还和丈夫一起出去吃饭约会,但是会觉得心里多了一份牵挂,每次出门都会想着要早点回家。”
  
   李刚也表示,“当了爸爸之后,我觉得压力比以前更大了,虽然日常生活上没改变什么,但是我会觉得经济上压力更大了,会考虑孩子的未来,会希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希望他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弥补我自己的遗憾。想到这些,我觉得活得很累。至于细微到孩子学龄前教育什么的,我现在顾不上考虑这么多,以后孩子上幼儿园、上学接送,恐怕也要让爷爷奶奶负责了。等以后我经济条件允许了,我再接回来。”


  “我现在虽然不能照顾他,可是我现在努力工作赚钱也是为了他啊,我觉得作为母亲的尽职与否不能只看在生活上有没有照顾孩子。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我从孩子出生前就想过了,我会尽力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王女士对自己的母亲角色很自信。
  
  接受采访的大部分“丁克”父母也都表示孩子的幼儿阶段过后就会接回家来自己教育。但对于幼儿期的亲子关系培养,父母们则稍许地表示了自己的无奈。“孩子不跟我,也不听我的。”张女士困惑地说,“孩子每天晚上只有姥姥哄着才肯睡,我有时也想哄,可是刚一躺下,就被他哭着踢开了。他一看见他爸就吓得往姥姥身后钻,也不叫爸爸。”当问到是否担心孩子以后会跟他们感情疏远的时候,张女士说:“应该不会吧,孩子现在小,等他懂事了,自然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血缘关系是不会改变的。”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经历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在某小区公园里,记者看到十几个孩子在玩耍,陪伴的大人一多半都是老年人。孩子们正在用砂土堆砌房子,记者走过去向其中一个小男孩问道:“你家住哪里啊?”小男孩说:“我爷爷家住xxx,我姥姥家住xxx,哪个是我家呢?我不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爸爸如何安抚爱哭的宝宝
下一篇:襁褓中的婴儿需要父母尊重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早教:独特的中国式“丁克”:孩子就是为父母生的】相关文章
【早教:独特的中国式“丁克”:孩子就是为父母生的】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