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眼简介

逍遥右脑  2017-03-20 12:13

杨大眼个人资料

本名:不详

别名:杨大眼

性别:男

民族:氐族

国籍:北魏

所处时代:南北朝时期

出生地: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时间:不详

职业:将领

职位:直阁将军,辅国将军、游击将军

爵位:安戎县开国子

成就:平定樊季安,大破王茂

杨大眼简介

杨大眼(生卒年不详),原名不详,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杨大眼是武都(今属甘肃)的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为侧室所生。杨大眼擅长奔跑,勇猛善战,眼睛比较大,因为眼睛大,而被称为“大眼”,敌人都非常怕他,南朝人传说其“眼如车轮”。杨大眼跟从孝文帝征战,军功显赫,被封为直阁将军,加辅国将军、游击将军等。杨大眼于荆州刺史任上去世。

杨大眼生平简介

杨大眼是武都氐王杨难当之孙,少有胆气,骁捷异常,跳走如飞。因是庶出,所以不为宗亲所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北魏太和(477?499年)中期,起家奉朝请。

时北魏孝文帝准备南伐,令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将官,杨大眼也前去应试,但被李冲拒绝。杨大眼说:“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遂拿起三丈多长的绳子,缚在自己头上的发髻上,向前奔跑,结果“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观者无不惊叹。李冲说:“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以杨大眼为军主。杨大眼对同僚们说:“吾之今日,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终不复与诸君齐列矣”。

不久,杨大眼升为统军,随孝文帝南征宛、叶、穰、邓、九江、钟离,勇冠军中。太和二十二年(478年)三月,杨大眼与南将军王肃、大将军奚康生等率步骑8万救涡阳,齐将裴叔业见魏军来势颇盛,只得退保涡口(今安徽怀远)。

景明元年(500年)正月,齐国名将南兖州刺史裴叔业因齐帝萧宝卷不断诛杀大臣,惊惧不安,遂举寿阳(今安徽寿县)来降。北魏派彭城王元勰、车骑将军王肃等率步骑0万赴寿阳接应裴叔业。二月,魏宣武帝又派杨大眼与大将军李丑等率领骑兵2000人先入寿阳协防,又派统军奚康生率羽林禁军000人南下增援。杨大眼因功封安成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任直阁将军,不久又加辅国将军、游击将军。

后杨大眼出任东荆州刺史。时蛮人首领樊秀安等反抗北魏,宣武帝诏令杨大眼随都督李崇征讨蛮人。正始元年(504年)正月,杨大眼攻樊季安等,大破之。

杨大眼的妻子潘氏,善骑射,到军中探望杨大眼时,不论攻战还是游猎,潘氏也身著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回营后,与诸将同坐帐下,言笑自得。杨大眼指潘氏对诸人说:“此潘将军也”。

正始三年(506年),四月,梁江州刺史王茂率军数万人,进攻北魏荆州(治今河南邓州东南),并引诱北魏边民及各蛮族,另行建立宛州(以替代北魏建立的荆州)。接著派梁任命的宛州刺史雷豹狼、军主曹仲宗等领众2万偷袭北魏河南城(今河南新野东北)。宣武帝以杨大眼为武卫将军、假平南将军、持节,都督统军曹敬、邴虬、樊鲁等诸军反击王茂部,大败之。斩梁辅国将军王花、龙骧将军申天化,梁军亡失2000余人。杨大眼又攻入河南城,迫使王茂逃回江州。并乘胜追击至汉水(今湖北境内),连续攻陷五座城池。

早在正始二年(505年)十月时,梁帝萧衍便以其弟萧宏为统帅,兴师进攻北魏。三年四月,北魏以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州诸军事,率军0万迎击梁军。五月,南梁太守右卫率张惠绍攻徐州(治彭城,今属江苏),进抵宿预(今江苏宿迁东南),昌义之攻克梁城(今安徽淮南田家庵附近)。宣武帝假杨大眼为平东将军,与都督邢峦共同反击梁军。八月,邢峦领兵夺回孤山(今山东滕县东南)、固城于睢口(今江苏宿迁南)击败梁将蓝怀恭,进围宿预。蓝怀恭退至清水(即泗水,此处指其下游,循今废黄河至清江西南入淮河)以南筑工事,继续抗击魏军的进攻。九月,二人联兵进攻,于清水以南击斩梁将蓝怀恭,俘斩梁军以万计。梁军统帅萧宏怯懦愚劣,中山王元英会合,共同攻梁的消息后,甚为恐惧,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撤军。奚康生闻后,遂急派杨大眼至元英处,对其说:“梁人自克梁城已后,久不进军,其势可见,必畏我也。王若进据洛水,彼自奔败。”但元英认为:“萧临川虽?,其下有良将韦、裴之属,未可轻也。宜且观形势,勿与交锋”。不久萧宏领数骑落荒而逃,梁军大败。

宣武帝元恪欲乘机灭南梁,遂命中山王元英率军南攻,魏军攻克马头(位钟离西,今安徽怀远南),将城中储粮尽数北远。梁武帝萧衍为抵御魏军,派徐州刺史昌义之领兵进屯钟离。十月,元英与镇东将军萧宝寅率众围攻钟离。十一月,梁帝诏右卫将军曹景宗都督诸军20万救钟离,屯道人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待众军集齐后并进。

正始四年(507年)正月,元英与杨大眼(时为平东将军)率数十万大军攻钟离,并在邵阳洲(位于道人洲西)两岸架桥,树栅,作为跨淮通道。元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接应,以通粮道。时钟离城中仅3000人,但因昌义之督率梁军将士奋力抗击。钟离城堑水深,魏军又以车载,人负,运土填堑,设飞楼冲车撞击城墙。梁守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一日之内战数十合,被梁军杀伤者以万计,仍未克。

二月,魏宣武帝以彼土蒸湿,久攻力疲,不宜再战,诏元英还师,元英请求宽延时日。宣武帝遂遣步兵校尉范绍至元英营,共商攻取事宜。时梁帝命豫州刺史韦睿自合肥(今属安徽)领兵增援钟离,受曹景宗节度。曹、韦两军进屯邵阳洲,夜间,韦睿率众于曹景宗营地前20里处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距魏军城堡仅百余步。拂晓,元英见后大惊。曹景宗又派人潜水入城送信,昌义之始知援军到达,勇气倍增。

时杨大眼率万余骑出战,攻势甚猛,所向皆靡。韦睿结车为阵,杨大眼聚骑围之,韦睿以强弩2000一起发射,杀伤魏军甚众。杨大眼右臂中箭,只得退走。梁军当时常去淮北去割草,杨大眼将其全部抓获。后曹景宗募勇士千余人,于杨大眼营南数里筑垒,并亲自在旁指挥。杨大眼闻讯前去进攻,但败于曹景宗,于是梁军营垒很快建成。曹景宗特派赵草驻守,此后,梁军便随意地在这里割草放马,杨大眼每次来抢夺,都被赵草击退。梁帝命曹景宗预装高舰,使之与魏军浮桥同高,以备火攻;并命曹景宗和韦睿分别攻邵阳洲之北、南桥。

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派水军乘斗舰袭击洲上魏军。另以水船载干草,灌以油,趁风纵火,以焚其桥。同时,派敢死之士拔栅砍桥。时大水特别湍急,倏忽之间,桥栅俱尽。梁军奋勇冲杀,魏军大溃,争先投水,溺死、斩杀各0余万。元英侥脱身。所绾统军刘神符、公孙祉两军夜中争桥奔退,杨大眼不能制止,只好烧营而去。梁军乘胜追击,魏军又被俘5万人。

钟离之战是北魏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宣武帝大为震怒。八月,将主帅元英贬为民,杨大眼也被贬为营州士兵。永平(508?52年)中期,宣武帝追思其前勋,重新启用杨大眼,为试守中山内史。时高肇征蜀,宣武帝担心梁军侵轶徐扬,乃征杨大眼为太尉长史、持节、假平南将军、东征别将,隶都督元遥,遏御淮、肥。杨大眼至京师时,魏人思其雄勇,闻其重新被启用后,都十分高兴,一时“台省闾巷,观者如市”。

延昌四年(55年)正月,杨大眼行至谯南时,宣武帝去世,孝明帝元诩即位。时梁将康绚于浮山遏淮,规浸寿春。三月,孝明帝诏令加大杨眼为光禄大夫,率诸军镇荆山,并复其封邑。后与萧宝寅俱征淮堰,未克,遂于堰上流凿渠决水而还,加平东将军。

杨大眼善骑乘,“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并且善抚士卒,“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杨大眼为大将后,作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冲突坚阵,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梁朝前后所派的将领,军未渡江,皆怀畏惧。当时传言淮、泗、荆、沔之间啼哭的儿童,只要一说“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王康之降魏之初曾对杨大眼说:“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杨大眼说:“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认为关、张也比不过他。但征淮堰时,常喜怒无常,捶挞过度,使士兵颇以为憾。一些有见识的人认为是性移所致。

后杨大眼又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并将蛮人首领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时又北?郡曾有虎害,杨大眼亲自将虎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从此蛮人相互相说:“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从此遂不敢再为寇盗。杨大眼在任两年后去世。杨大眼共有三子,长子杨甑生,次子杨领军,三子杨征南,皆潘氏所生,气干咸有父风。

杨大眼虽然不认识,但却常“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后人称杨大眼这样读书,为“耳读法”。

当初杨大眼被贬到营州时,潘氏在洛阳与人私通。杨大眼回京后,用亲赵延宝将此事告诉了杨大眼,杨大眼大怒,将潘氏幽而杀之。后杨大眼娶继室元氏。杨大眼死后,杨甑生等向元氏要印绶,时元氏已怀孕,便自指其腹对杨甑生等说:“开国当我儿袭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杨甑生等深以为恨。

当杨大眼出丧将要回京时,于东城七里宿营。二更时分,杨甑生等打开杨大眼棺木,时赵延宝见到后感到奇怪,便问其原因。杨征南恨其告发之事,将赵延宝射杀。元氏大惧,逃入水中,杨征南又准备弯弓射之,杨甑生劝道:“天下岂有害母之人”。于是将其放走。三人遂取大眼尸体,令人马上抱之,左右扶挟以叛。荆州人畏惧杨甑生等骁勇,不敢苦追。杨甑生等奔到襄阳,降于梁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叶绍翁简介
下一篇:陈伯达狱中高呼“我救过毛主席”后伙食得改善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杨大眼简介】相关文章
【杨大眼简介】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