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3-18 13:13
如果在座的有细心的妈妈的话会发现,大约在我们的宝宝从1岁半左右开始,我们的宝宝就会出现一些简单的“假装”行为,例如将喝水的杯子当做话筒、将小马扎当坐骑等等。尤其是我们的宝宝的语言进一步发展以后,他会主动要求你假扮童话中的公主、巫婆、狐狸……等,这时当我们面对我们的宝宝诸如此类的要求,爸妈有时会耐心地陪他玩上一阵子,有时则不耐烦地摆摆手:“去去去!爸爸妈妈正忙着,听话,自己玩!”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对于我们的宝宝认真的“假装”,做为爸妈的我们更多的应当处于一种“佯做(敷衍)”和“忽视”的状态。如果你知道这种“假装”行为是我们的宝宝早期思维发展能力的指南针时,会不会收起敷衍,认真对待我们的宝宝的“假装”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经历我们的宝宝象征能力发展上的可喜变化吧!
角色扮演的有趣历程
案例一、假装游戏越来越复杂
例如,在“假装”行为刚刚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宝宝要表现喝水,他会端起杯子就往嘴边凑,而不会将倒水、喝水的动作结合起来。但过一段时间之后(2岁半左右),他就会将倒水、喝水甚至喝过之后的满足感表现得活灵活现。这就意味着,他学会“协调”了,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在游戏中,我们的宝宝就会和其他人“协调”分工,做角色扮演了。到四五岁时,我们的宝宝之间能协商建立游戏主题,在一个精心策划的游戏中创造并扮演很多角色,同时表现出他们对故事发生、发展线索的出色理解。听听他们在共同创造一个想像世界时的陈述:“你假装是宇航员,我假装在操纵控制塔”、“等等,我必须建立太空船”,多么娴熟老练!
案例意义:在复杂的社会性游戏中,我们的宝宝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描述”阶段,而是全心投入到“参与性”的活动中来,试图影响并控制周围的世界。在这种虚幻的、“假装”的交流中,我们的宝宝能够理解、判断和思考自己和伙伴离奇的描述,这说明他已经学会推断别人的思维,判断推理的逻辑能力正在悄悄萌芽。
案例二、“假装”渐渐与现实分离
起初,我们的宝宝只是利用现实物体——如用玩具电话假装打电话,用奶瓶来假装喝水;到两岁左右,他会使用一些现实程度小的玩具,如用木块当作电话,而且行为更频繁。不久以后,我们的宝宝就知道利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代表物体,例如用一个手指代表一把牙刷;3岁以后,即使在没有任何现实条件支持下,我们的宝宝对物体和事情的想像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棒。
案例意义:由于游戏的“象征物”不再紧密地与它所指向的物体的使用功能相配对,这表明我们的宝宝的想像力开始萌发,对事物的描述变得更灵活了。
案例三、假装对象不再是自己
当假装第一次出现时,它是直接指向我们的宝宝自己的。如我们的宝宝模仿妈妈假装给自己喂饭、洗脸。不久以后,假装行为就开始转为指向其他物体了,如给洋娃娃喂饭。大约3岁时,我们的宝宝摇身一变成了“幕后策划人”,身边的物体成为有用的替代,他会用玩具娃娃父母来喂玩具娃娃我们的宝宝。
案例意义:这一发展次序说明,我们的宝宝已经认识到角色扮演活动的代理者和接受者能独立于自己而存在。“假装”行为逐渐显示了我们的宝宝“非自我为中心”的活动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得成人与我们的宝宝互相有意义的交流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