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父母不要当“孩奴”和“孩农”

逍遥右脑  2017-03-12 15:46

“孩奴”“孩农”都不该当

核心提示:如果我们承认流行词汇是风向标,那么,正被许多人挂在嘴边的“孩奴”,代表着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它说明,我国的整整一代人都开始为要不要为人父母而犹豫不决。它甚至能说明,在一个长久以来将亲子之情视作基石的社会里,生儿育女头一次在大范围内被认为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幸福。

据报道,一项对武昌某学校80名学生家长进行的调查表明,57个家庭将一半月收入花在孩子身上;60名家长表示,为了孩子学习,放弃自己的爱好是值得的;75名家长表示,孩子左右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何止这80名家长,我们身边不知有多少家长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成龙”、“成凤”甘愿付出一切。有论者认为,很多家长现在已成为“孩农”甚至“孩奴”。

如有些家长所言,“父母成‘孩奴’,古今中外皆如此”,但其效果,许多人已经看到了,不一定如愿以偿——孩子学习成绩未必突出,甚至未必能健康快乐成长。

学习是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孩子自觉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有可能学有所成。相反,即使父母大包大揽、“伺候”在侧,孩子也只能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且,许多父母放弃自己的兴趣以及事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有很大压力的。从调查来看,许多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为了自己而成为“奴”,他们希望父母有自己的追求。

父母不该为“孩奴”,是否可以像一些专家所说的那样做“孩农”呢?笔者以为,“孩农”其实也不该当。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农作物”。孩子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个体。对待孩子的成长,绝不能按照所谓的农作物培育那样,只知道“何时浇灌”,而应该与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沟通,注重科学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的内心自觉迸发出向上的动力。再有,农作物对于农民,是其生存的依托,是其一生的事业。而父母并非依赖孩子而生存,父母与孩子都是独立的社会个体,都有自己的空间。我们不否认,孩子“有出息”确实让父母有成就感,但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成就不能画等号,家长千万别背上这样沉重的包袱。

我们听到了太多“救救孩子”的声音,现在,该是“救救父母”的时候了。而“救父母”的关键,莫过于为人父母者先解放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父母忙工作
下一篇:父母育子要扮好几种角色?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提示:父母不要当“孩奴”和“孩农”】相关文章
【提示:父母不要当“孩奴”和“孩农”】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