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

逍遥右脑  2013-09-27 15:39



农业资源优势问题
自然条件气候
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受寒潮、低温、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影响
生物
资源丰富多样,生长速度快,产品产出能力强,茶叶、竹子、油菜等是典型的亚热带经济作物开发利用品种单一,没有发挥潜力,经济效益低
土地和土
壤资源山地丘陵比例大,垂直分异明显,类型多样,为立体布局提供了条件植被破坏后,山上易发生水土流失,山下水冲沙积,旱涝无度;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黏重
水资源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和农业灌溉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总体
评价各种资源类型多样,是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但易造成水土流失
人文条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靠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交通方便、市场广阔

特别提醒
南方低山丘陵区仅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并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全部地区。要除去其间面积较大的平原和高山,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组成部分等。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有利条利: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热量条件优越,雨热同期;②灌溉水源充足;③山麓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不利条件:①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洪涝灾害;②夏季伏旱,易造成减产;③春季降水较多,易造成低温;④寒潮台风可能影响该地区;⑤土壤酸性强;⑥地形以山地以丘陵为主,河流众多,易发生水土流失。
(2)依靠植物秸秆作为燃料,不足之处是:①能源利用效率低,有的地区由于缺柴滥伐树木,滥垦草皮,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②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③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条件地形山环水绕,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广,适合机械化作业
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土壤沃野千里,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气候适宜,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
资源林地面积广,森林资源蕴藏量大,林业发展潜力大;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通联系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必不可缺的条件
开发历史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

2.东北地区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林业开发中的问题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特别提醒
(1)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的措施为:①加强对沟壑,坡面治理,并植树造林;②增施有机肥料,实施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堤高土壤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我国东北地区部分河流下游沼泽遍布的原因是:①纬高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②地下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③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④河流流向高纬度,且流域内有结冰现象,易发生凌汛。总之,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例1】 (2009?广东三校)读下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

a.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干旱与风沙危害 b.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c.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肥沃的土壤条件和先进的保鲜技术 d.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ab   B.bc   
C.cd   D.ad
(2)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a.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②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ab B.bc
C.cd D.ad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重要农业区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①是河西走廊农业区,水源缺乏,冬春多风沙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②是云南,气候条件是其发展鲜花种植的优势,应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经济类作物;③是华北平原,盐碱、风沙和春旱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障碍,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④是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答案】 (1)D (2)C
【例2】 (2009?长春5月)读下面我国某地形区的经纬度范围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地形区中,与图中所示地形区距离最近的是(  )
A.东北平原
B.准噶尔盆地
C.山东丘陵
D.黄土高原
(2)图示地形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  )
A.青稞和油菜 B.水稻和柑橘
C.大豆和甜菜 D.小麦和棉花
(3)图示地形区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应注意(  )
A.红壤的改良 B.黑土的利用和保护
C.沼泽的开垦 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确定该地区为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隔大兴安岭与之相邻。第(2)题,大豆和甜菜是东北平原最具特色的农作物。第(3)题,东北平原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应注意黑土的开发与保护。
【答案】 (1)A (2)C (3)B
【例3】 (2009?北京3月)根据下面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读我国某省区图,比较该省甲河以南和以北地区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
甲河以北地区甲河以南地区
气候类型
地形类型
耕作制度

(2)说出甲河与乙河之间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从生产要素投入、产品用途和经营规模方面概述其生产特点。
(3)指出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并结合下表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
人口(万人)土地面积(平方千米)土层厚度(米)2006年粮食产量(万吨)
A县6536670.1~0.856
B县(黄土高原)15418250~8045

(4)下左图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下右图为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设想如何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1)题,甲为安徽,境内淮河为自然地理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甲乙河之间区域属于水稻种植业。第(3)题,A县多低山丘陵,易发生水土流失;比较表中人地关系、土层厚度可判断。第(4)题,农业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拓展发展思路。
【答案】 (1)
甲河以北地区甲河以南地区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类型平原为主平原、丘陵、低山
耕作制度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2)水稻种植业 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多,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自给型为主);小农经营(家庭小规模经营)。(3)水土流失 A县比B县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土地产量高,造成经济损失大;土层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土壤恢复困难;河流下游地区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造成影响更大。(4)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系统开发优势资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开发薪炭林和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例1】 (2009?宁夏)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1650~1780年该区域(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解析】 第(1)题,1650年该地为茂密的原始森林,人口稀少,到1780年的130时间,森林覆盖率急剧减少,由接近100%到降为30%多,而耕地的比重迅速扩大,从无到有,直至增加到6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迁入,导致当地地表植被受到巨大破坏。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第(2)题,20世纪以来伴随次生林地面积增加的是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而草地和灌丛地的面积保持稳定,因此该地畜牧业的土地利用比重未有明显变化,不存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情形,所以选项D为正确答案。
【答案】 (1)B (2)D
【例2】 (2007?江苏)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此分析回答(1)~(2)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 第(1)题,从题中所提供的材料中可知,该地区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农业用地结构中林业所占比重应该大,种植业比重应该小。但从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较小。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耕地所致,故应选A。
第(2)题,由于该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的比重,因此,其出路必然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故应选D。
【答案】 (1)A (2)D
【例3】 (2008?天津)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解析】 第(1)题,a地区为中国东北,农业存在问题是水土流失,黑土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因此要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倡导秸秆还田。
第(2)题,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
第(3)题,主要是审题读图,把图上的信息变成文字总结出来。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成下降趋势。
【答案】 (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护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成下降趋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下一篇: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1届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相关文章
【2011届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