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逍遥右脑 2013-09-22 21:50
j.Co M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设计
观澜中学 黄璐璐
1、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2、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法
5、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索:
(出示阅读材料)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变化。
(学生思考)(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
(2)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师归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称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出示案例加强学生的理解)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教师小结)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2)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学生活动)尝试动手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
(情景活动)假如你是旅游爱好者,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何不同?
(教师点拨)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板书)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思考)1、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吗?2、什么是自然带?(使学生对地域分异现象和自然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引导学生阅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探究)1、全球陆地分为多少个自然带?2、这些自然带的更替有什么规律?
(承转过渡)世界气候有冷热、干湿等地区差异,陆地上反映各地气候特点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构成了自然带。自然带的名称看似复杂,只要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相结合,并联系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是有规律可循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那么,地域分异具有哪些规律呢?
(教师启发)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分别以北半球的非洲大陆和亚欧大陆为例,从赤道向北,依次呈现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以及温带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的景观图和录像视频,使学生在感观上形成明显的对比。
(学生探究)从赤道到两极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明显?
(教师点拨)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也从赤道向两极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规律叫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的产生是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的,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以陆地为主;在低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辽阔。使得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同一纬度地区的水分差别较小,受热量影响较大,因此,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更明显。
(学生活动)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图片,让学生从土壤、动植物等方面对比,思考: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有什么不同?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板书归纳)
(2)分异规律: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
基础: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在高纬度和低纬度表现更明显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使学生明确,随着离海岸距离的增加,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我国降水逐渐减少的事实。出示:《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西北塔克拉马干沙漠》的景观图,让学生思考:两种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教师启发)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从沿海到内陆分别分别呈现,温带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的自然景观图,是学生在感观上形成对比。
(学生探究)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明显?
(教师点拨)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这种景观变化是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而更替的,所以称为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产生是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的,同时也受一定温度条件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既有面积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别很大,因而自然带表现出很强的经度地带性现象。
(板书归纳)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 基础: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的地域分异
表现:中纬度大陆表现更明显
(教师启发)出示:《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引导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南坡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高山上表现明显?
(教师点拨)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这种地域分异称为垂直地带性。并不是任何一个山体都具有垂直地带性,只有它达到一定的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才有可能出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的山脉,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越明显。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教师出示我国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图片,加深学生对垂直地带性的理解)
(板书归纳)
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
山地的垂直 基础:以水热状况的变化为基础
地域分异
表现: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的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
(师生共同探究) 出示:《安第斯山脉南段的非地带性分布》和《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非地带性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西两侧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
2、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西半部景观有何差异?
3、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差异?这种分异现象是地带性分异吗?
(教师点拨) 地球表面不是所有的地理事物都有地带性的分布规律。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带性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叫做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互相作用,使地带性规律不很完整或不恨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课堂小结兼板书设计】
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
整体性
表现
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
垂直地带性:以水热状况为基础
非地带性: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