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教家长“打”孩子

逍遥右脑  2017-02-19 21:11

“孩子可以打,也应该打,而且应该用杖打。”昨日,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做客武汉时语出惊人,“打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但一定要讲究打孩子的艺术、打孩子的技术要领。

不要在愤怒时打孩子

“其实,孩子是应该打的,但要注意会打。”为了说明孩子是可以打的,王涛还举了几个“文证”。在美国有句谚语,“把你的棍子嫌弃不用了,你就把你的孩子宠坏了。”

王涛举例说,美籍华人刘志雄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教育儿子也是用“家法”打,但发现儿子就是不听话。有一回他发现儿子又违反了规矩,便问儿子怎么办?结果小孩子轻描淡写地说了两个字“打呗”。

刘志雄很简洁地告诉孩子,“爸爸是你的教育者,你今天做出这样的行为爸爸有责任,今天我来接受这个规矩。”然后,刘志雄将“家法”打在自己身上。结果他第一次打的时候孩子冷漠的脸就消失了,第二次打的时候孩子下跪了,边哭边求爸爸打自己,此后孩子的行为及与父亲的关系彻底改变了。

王涛认为,打孩子的前提是不能有愤怒,愤怒会让家长失去理智。“这时应该首先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该打孩子。”王涛说,打孩子要区分两种“打”法:一种是发泄自己的愤怒,另外一种是“做规矩”。如果是为了“做规矩”就可以打,此时打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目的是让孩子反思自己做过的错事。

打孩子要用“杖”

王涛说,打孩子绝对不能用手,需要用“杖”。因为用手打太显随意,同时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可以让自己有冷静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父母想打他,而是因为他破坏了规矩,父母不得不打,特殊的工具对孩子也有一定的震慑力。

王涛说,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打孩子之前要和孩子有语言的交流,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打他。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打孩子是因为爱。很多的家长是在打过孩子之后才心疼,而在打的过程中只是觉得非常解气,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感觉是,决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时候是更加心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巧订“家园”配合方案
下一篇:宝宝尿床其实一种另类“沟通”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哈佛博士教家长“打”孩子】相关文章
【哈佛博士教家长“打”孩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