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6月2日,狮城新加坡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倾城出动为一位老人送行。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也在唁电中深表哀痛和惋惜。这位老人就是声名远扬的华人实业家、慈善家、华人社团领袖李光前先生。这位一生热心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橡胶大王的逝世,不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一大损失。
李光前原名李玉昆,1893年生于我国福建省南安县梅山芙蓉乡。幼年时,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他的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虽然经济困难,手头拮据,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读书。李光前兄弟从小念私塾,10岁以后,随家迁往新加坡,进入当地英印学堂就读。他铭记父亲的教导,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时,每个周末,还要去养正学堂学习中文。课余时间,他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名着,对祖国怀着深深的感情。
1909年,李光前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得当地中华总商会主席吴寿珍资助回国,于暨南学堂就读。两年后,他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预科),之后转到唐山路矿专门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廷垮台。由于时局动荡,学校也停办了。李光前回到新加坡,在道南学校及崇正学校任教,同时兼任一家华文报纸的电讯翻译工作。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继续深造的念头,不久又考上当地政府办的测量专科学校,同时攻读美国一所大学的函授工程课。3年后,因
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再次中断学业,以谋生计。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经友人介绍,他来到爱国华侨庄希泉创办的中华国货公司担任英文文书及涉外工作,由此便开始进入商界。
1916年,同样是爱国华侨巨商的陈嘉庚为了扩展其橡胶事业,叩开欧美市场的大门,需一名精通中、英文并有相当实际经验的人才,庄希泉等人推荐了李光前。
李光前来到陈嘉庚的谦益公司,负责处理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这一次“跳槽”成为李光前商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机,从此他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因为办事干练精明、业务熟练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荣升为谦益公司橡胶贸易部经理,甚得陈嘉庚器重。
1920年,李光前被陈嘉庚招为长婿。这又是一次重要的转折。李光前少年时期那段复杂而又曲折的求学经历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深得陈嘉庚赏识时,他又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李光前为谦益公司的事业尽心尽力,陈嘉庚也尽量让他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他在谦益公司前后工作了11年,这期间,他学到许多工商贸易及经营管理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与中外贸易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一切,为他日后开创自己的事业铺平了道路。
1927年,李光前终于在麻坡创办了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公司开业的第3年,正逢世界经济大萧条,生意很艰难。在资本薄弱、惨淡经营的情况下,李光前凭着他在谦益公司时与工商界建立的良好关系,勉强支撑,始终没有在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被挤垮。
1931年,他看准各国经济开始复苏的机会,扩大资金,将公司改为南益橡胶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他一面不断扩大经营渠道,发展对外贸易;一面又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经营,除经营橡胶制造、种植、运送胶片和胶液外,还进行黄梨的种植与生产。几年后,李光前的企业扩展到泰国(时称暹罗)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与黄梨大王了。
李光前在事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时候,不满足于在商界取得的辉煌业绩,开始涉足金融界。他投资与人合办华商银行。1933年,华商银行又与华侨银行、汇丰银行合并,以华侨银行命名。合并后的华侨银行是新加坡4家华资创办的银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该银行董事会副主席,后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经营银行也井井有条,得心应手。在他的主持下,华侨银行业务得到空前的发展,先后在新加坡设立了20多家分行,东京、大阪、马来西亚、香港、上海等地也设有分行。华侨银行成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也成为李氏集团最重要的企业。如今,新加坡华侨银行更是国内银行业的龙头,在新加坡设有25家分行,在马来西亚设有30家分行,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
日本侵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新加坡的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华侨的产业损失巨大。大战结束后,李光前从美国回来,看到的几乎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他立即着手进行南益橡胶企业的恢复与重建,使之适应战后市场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他也竭尽全力协助当地恢复经济,为重建战后新加坡作出了贡献。
李光前不断地挖掘潜在的市场,兼并、创办了一个又一个企业。到60年代末期,他的橡胶园总面积已达1.85万亩,南益橡胶有限公司附属机构多达35家。除橡胶企业外,他还先后经营了黄梨厂、油厂、彩色印刷厂、火具厂、木材厂等,共23家有限公司。
没有人知道李光前到底有多少财产,仅以他个人名义设立的“新加坡李氏基金”和“马来西亚李氏基金”就约值2亿叻币(新加坡币)。
李光前并非只知道赚钱,他在兴办文化教育事业、从事公益福利方面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李光前心中,始终有一位值得尊敬的师长,这就是陈嘉庚先生。他在陈先生身边工作10年,亲眼目睹、亲身感受陈先生崇高的爱国精神:不顾个人安危,为华侨抗日运动奔波劳累;关注家乡和当地文化教育状况,投资社会福利事业。陈先生的行为和他的古道热肠深深地影响了李光前。
在中国求学的3年中,李光前目睹了晚清的没落衰败,也经历了那场令国人振奋的辛亥革命,对孙中山先生十分敬仰。
李光前一生好学,尤其推崇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和兴办教育等工作总是不遗余力,给予支持。1932年,《南洋商报》从陈嘉庚的公司里分离出来,改组为有限公司,李光前与他的弟弟李玉荣等人任公司董事。李氏兄弟齐心协力,陆续增加对该报的投资,扩大报纸的版面。《南洋商报》既报道世界各地和当地经济贸易情况,提供信息,帮助华侨商人经营,同时又积极宣传中华文化。国难当头之际,他号召侨胞抗日救国,有力地配合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的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