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03-03 14:17
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小学和初中的数学与高中的相比,难度上简直差了一个量级。在学习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时,只要在课堂上稍稍认真听讲,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数学考个80'(都按100'记)以上是不成问题的。可到了高中,想要每次考试考到120'以上(100'的80'),对我这种IQ的人来说,仅仅靠课堂上稍稍认真听讲,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是再也达不到了。因为我发现,每次考试的题目比课本后的习题和老师讲的要难一些,而且量也比较大,仅靠做课本后的习题是再也满足不了需要了,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多做题。
在学数学的道路上,我一开始选择了很多同学都走的路——题海战术。题海战术虽然辛苦,但对有些同学来说还是有效的,然而对我不但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使我陷入了学数学以来的第一次危机。由于我没有理解题海战术的真谛,以为只要多做题、做难题,考试的时候自然就会考高,从而忽略了从每个题目中找规律,总结做题后的心得,最终导致我考了有始以来的最低——44'。那一段时间我很迷茫,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花了大气力学数学却还是比不上别的同学,别人打篮球的时候我在学数学,别人聊天的时候我也在学数学……可为什么自己的数学总是学不好呢,难道自己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我开始对自己怀疑了,正当我消沉的时候,我的好友他帮助了我,他对我说:“***,你这叫什么学数学,你这是机械运动,一点脑子都不用!”初听的时候我觉得很刺耳像是嘲笑,细细想来又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就向他请教。
他是班上和年级的“数学王子”,学数学很有一套。他告诉我,数学锻炼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做题,而不开动脑筋找规律作总结,数学成绩是很难达到优秀的,因为制约你提高的不是你做题的数量,而是你的思想!学习和种田一样,农民的收成好坏不仅取决劳作时间的长短,还取决于气候、土壤、种子、肥料和耕作技术。
从他那儿回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每做完一个题我都要好好的想想,总结一下,若有心得便用本子记下;遇到自己觉得很经典的题就用本子抄下来,甚至背下来;遇到自己不会的难题,我就问学习好的同学或者老师,并且向他们请教解题的思路。每个星期我都要抽出三四十'钟的时间,用来回味自己这个星期的心得,每个月我都要对自己进行检查,看看自己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如此一来,我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一个学期以后,我从44'跃到了100'以上,虽说离120'以上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可也算一大进步了。
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基本稳定在了100'~110'之间,说什么也提高不了了,于是我又找到了他,请教为什么他每次总能考140以上,而我却只能在100到110之间徘徊。他告诉我,不管什么学科都是和基础有关的,如果基础不是太好,而想考到很高的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综合题都是由很多的小问题组成,每个小问题都涉及一个方面,如果想考更高的,就得打牢基础。
听了他的话后,我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又进行了一点调整,对简单的题我不再是要求会做就行,而是要求自己不光会做,而且还要快,强迫自己有意识的提高速度,只有基本的问题熟练掌握了才能应付那种难的综合题。这次我的提高比较慢,因为数学基础涉及到的小方面太多了,象计算能力、因式分解能力、三角公式的变换能力、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以及解题步骤的规范等等,都是我要提高的基础方面。随着一个学期的结束另一个学期的来临,我的数学终于有了再一次的显著提高,这一回,我不光考到了120'以上,而且还经常考到130'以上,直到高考的127',这对以前的我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