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专项

逍遥右脑  2016-10-21 12:09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专项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

一、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是日本某地地震前后的图像对比。据图回答1~3题。

1.此图像的获取主要依靠了()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人工现场拍摄

2.据图可以直观看出()

A.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总数

B.海啸袭击的范围

C.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

D.地震的震级

3.要想快速准确统计灾情,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可依靠()

A.遥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D.安排大量工作人员现场调查

【解析】 第1题,获取图像信息主要依靠遥感技术或现场拍摄,图示范围较大,不应是现场人工拍摄所得。第2题,人员伤亡总数、经济损失总量及震级依靠图像不能直观看出,但前后图像对比可看出海啸袭击的范围。第3题,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灾情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可帮助处理所获灾情信息,两者结合可快速准确统计灾情,为救灾工作提供依据。

【答案】 1.A 2.B 3.C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6题。

4.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A.野外测量 B.扫描旅游地图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5.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A.①B.②

C.③D.④

6.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A.旅游交通图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 第4题,因为该风景区是大型风景游览区,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技术,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第5题,将森林区和住宿区的图片相叠加,找出森林区和住宿区重叠的部分,即为答案(如下图所示)。

第6题,车载全球定位系统,能实时提供导航信息,及时查看车辆的运行轨迹、速度、行进方向,可避免迷路、走弯路。

【答案】 4.C 5.B 6.D

北京市的交通管理已广泛的应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下图为北京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对某次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救护示意图。据图完成7~8题。

7.急救指挥中心接到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所利用的技术是()

A.RS B.GPS+RS

C.GPS+GIS D.GIS+RS

8.救护车司机要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计算机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

【解析】 第7题,指挥中心要先通过GPS确定出事地点和各救护车的位置,再通过GIS综合分析确定最近的救护车辆。第8题,通过GPS可以准确定位,客户终端或用户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才能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

【答案】 7.C 8.B

网格模式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储存分析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网格图,每格约100 km2。读图,完成9~11题。

9.EV区域最可能是()

A.丘陵 B.耕地

C.海域 D.沙漠

10.该城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最适宜的区域是()

A.BⅠ B.CⅡ

C.DⅣ D.EⅢ

11.可以分析处理该空间数据变化的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测量系统

【解析】 第9题,把以上三个图示进行叠加,可以发现EV区域离城区较远,位于河流的下游,此地为我国东南沿海,河流在此消失说明河流入海。第10题,该城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应选择在离城区较近,地形平坦,有水源的地方。第11题,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分析处理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案】 9.C 10.B 11.B

12.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包括()

①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决策 ③百姓生活 ④科学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数字地球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服务对象覆盖整个社会层面。

【答案】 D

二、综合题

13.李甲同学在判读某地区卫星影像后,用透明纸蒙在上面准确地绘出了主要道路、城市、村庄、河流的位置和范围(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原卫星影像图上李甲同学区分河流和道路的直接解译标志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直接解译标志B处为道路还是河流?

(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那么城市为________状,道路、河流为__________状。

(3)A处为一道路,C处为一河流,在原卫星影像图上间接解译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2011年3月和2011年8月的卫星影像图上D处的色调是否一致?原因是什么?

【解析】 在卫星影像图上,直接解译标志有色调、形状、大小等。道路、河流、城市色调不同,形状也不一样。道路宽度不变,比较平直;河流弯曲而且宽度有变化。间接解译标志指能够间接表现目标物信息的各种特征,题中A处和C处是线状,但A与城市相连,C直接与一河流相连,故推断A处为一道路,C处为一河流。影像解译标志因地、因时、因波段不同而异。

【答案】 (1)色调 道路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河流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 道路比较顺直,河流弯曲 河流

(2)面 线

(3)A与城市相连,C直接与河流干流相连

(4)不一致 D处为一河流,季节不同、水深不同、河流含沙量不同,色调就不同

14.2011年11月3日,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天津出发奔赴南极,此次科考将在南极冰盖之巅安装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并执行一系列的南极生态环境研究等科考任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安装南极巡天望远镜的场址选择,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考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关于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解析】 第(1)题,选址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PS,监测环境的变化需要RS。第(2)题,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第(3)题,可从GPS和RS以及GIS等技术的应用方面,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

【答案】 (1)GPS和GIS RS

(2)C

(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举任意两例即可)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专项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5-2016学年度高三地理寒假学习计划
下一篇:高三地理复习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5-2016学年高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专项】相关文章
【2015-2016学年高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专项】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