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历史考试的五种心理

逍遥右脑  2016-10-21 12:05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考试的五种心理


考场心态已成为学生能否发挥自己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历史考试中影响成绩的五种心理应引起注意。

1.求稳心理

与求巧的心理相反,有的考生看到题目后,也不管题目要求是什么,把这一方面的历史事实全部写下来,非常繁琐且得分不高。

2.求同心理

考生拿到一个题目后,往往会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搜索,看看自己是否做过类似的题目,这样做可以缩短思考过程,提前进入解题状态。2000年全国高考题: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是在A.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时B.“何梅协定”签订后C.瓦窑堡会议期间D.西安事变发生后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但学生一看到这个口号,就与瓦窑堡会议结合起来,结果适得其反。

3.焦虑心理

在一些学生心目中,历史是相当容易学的,只要记忆力好就可以学好历史。这样就会在日常学习中重视不够,但又有很高的期望值,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矛盾心理,极容易学好但又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因此患上了焦虑症,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这不仅威胁学生的健康,也威胁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死记硬背上,忽视了能力的训练。
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做到:一、培养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多去思考同类事物的联系,寻找共同点。如在讲革命的时候,其历史背景是比较难掌握的,可以把英国、法国革命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其大致都是从经济、阶级关系和矛盾三方面去归纳的。二、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刺激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三、让历史充满情趣:历史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应多在历史情境上下工夫,在兴趣中掌握知识。

4.求巧心理

考生对见到的题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最巧的解法本是一件好事,但过于追求巧而忽视历史材料的情境,则会违背历史问答题的基本原则。如1995年的一个高考题: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又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与秦始皇有何类似之处,比较秦皇汉武的这些类似之处,说明为什么会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此题的常规做法是从比较中找出导致不同结局的原因,但考试中学生往往嫌太麻烦而去寻求巧妙的方法,往往只会回答秦朝为什么灭亡汉朝为什么兴起,偏离了题意,得分不高。

5.从难心理

在平时训练中,过于强调难度大的题目,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平时看书过细,忽视知识的整体性。近几年高考考试的重点是:注重考察学生基本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的能力,强调历史要关注现实问题,联系现实问题。指导思想有所变化:由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变为依据教学大纲,尊重教学大纲。这就更加突出了教材的地位,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重点应放在建构基础知识的框架和体系,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分析、评价的能力,而这些更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3年高考指导:如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兵马俑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考试的五种心理】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考试的五种心理】推荐文章